郴州之变

7年前,记者第一次去湖南郴州,见证了这座“资源城市”的脏乱差。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一切都变了样——城市干净而整洁,治安良好,社会和谐,绿水青山掩映其间……经历了阵痛之后的郴州,近年来举全民之力,大力推进“依法治市”,积极建设“法治郴州”“平安郴州”,使该市呈现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1024日晚,参加本次“走转改”郴州行的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经历了8个多小时的高铁行程之后,踏着夜色走进了湖南郴州。

这是记者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7年前,这座以煤炭立市的资源城市,马路上随处可见拉煤的运输车一路疾驰,沿途扬尘,各类群众纠纷、社会治安案件频出频发……7年后,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座生态良好、规划整洁、民风祥和的新兴之城。

“应该说,这种变化是从2009年开始的,可以说日新月异,翻天覆地……”陪同调研的湖南省法学会秘书长周小华告诉记者,郴州的变化之大,与记者7年前看到的景象已经大相径庭。

如今,郴州实现了从当年综治等各项工作全省靠后到民调、综治、维稳、打黑四项工作全部上升为全省前列的大跨越——2011年至2013年,郴州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民意调查连续获得全省第一;2013年,郴州打黑除恶工作获全省第二,维稳工作保持全省前列,“法治郴州”建设工作在全省法治建设考核中名列第二。这一年,郴州市还成功创建国家交通模范城市。2013年,其下辖的资兴市连续三届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并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项“长安杯”,该市还是全国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郴州市委“法治郴州”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永兴县分别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普法办和先进县市区。

法治建设亮新招

2014512日,郴州市委“法治郴州”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亮出了建设“法治郴州”的两项新招: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年内要逐步推行“一村(社区)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制度;重要案件庭审实行电视或网络同步直播。

郴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谭家胜向记者介绍,资兴市是郴州的县级市,今年以来,这个市在郴州市行政村和社区中首推“一个行政村(社区)配备一名法律顾问”制度。“这一制度让法律切实走进基层和村(社区),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法律服务。”

记者了解到,资兴的这一制度与广东惠州创新的村(居)“法制副主任”制度有相似之处。郴州市根据资兴的做法,专门派人到广东惠州学习取经并融会贯通,在该市北湖、苏仙、桂阳、永兴、宜章等县市区逐步推行这一制度,大大促进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与此同时,郴州市2014年还全面推进了司法公开,建立起了案件信息查询系统,推行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同步记录、同步显示和重要案件庭审的电视或网络直播,实行法院生效裁判文书公开,探索建立检察院终结性法律文书公开制度。推行审务、检务、警务、狱(所)务公开,包括内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责任追究制等公开,广泛开展各种开放日活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司法渠道。

实际上,上述两项举措只是郴州这些年来创新法治建设方式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在强化“法治郴州”建设工作中,该市2013年还部署开展了“民主法治五百示范工程”创建活动。这项活动要持续3年时间,即在全市打造100个“民主法治示范乡镇(街道)”,100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0个“学法用法示范单位(机关)”,100个“诚信守法示范企业”,100个“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郴州市综治办副主任罗晓红向本社记者介绍,这项活动启动后,各创建单位(部门)按照方案要求,积极申报,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法制讲座法律顾问等制度,切实加强了法制学校、法律图书室、法制宣传长廊、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普法阵地建设。

20142月,郴州对北湖区保和镇人民政府等29个“民主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北湖区涌泉街道惠泽社区等31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郴州市国家税务局等34个“学法用法示范单位(机关)”、中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21个“诚信守法示范企业”、郴州市“十一完小”等30个“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进行了表彰。

记者了解到,在法治郴州建设中,该市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近年来,郴州市司法局将青少年作为普法重点对象,纳入普法规划和年度学法计划,主动牵头组织,积极协调配合,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活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周活动等为载体,通过学校、社区、家庭 “三位一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广泛开展 “法律进学校、法律进课堂、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家庭”活动,利用主题班会、法制课、模拟法庭、现身说法等形式,在青少年中开展了《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

据统计,近年来该局开展宣讲活动1738场次,组织中小学生、学龄前儿童开展交通安全特色读书实践活动4175场次,为郴州市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20148月,郴州市司法局获得 “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殊荣。

社会治理现代化

过去的郴州治安差,黑恶势力猖獗,市民普遍没有安全感,如今,该市民调、综治、维稳、打黑四项工作均排在湖南省前列,中心城区“两抢”发案率控制在日均0.5起以下,处于湖南省14个市(州)最低水平,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郴州是如何实现平安建设大跨越的?陪同调研的郴州市政法系统的有关领导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秘密。

结合时代发展,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是郴州市实现平安建设大步前进的“秘密武器”之一。

郴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方勇告诉记者,目前在全国兴起的“社会治理网格化”,在郴州也得到了充分运用。2013年以来,郴州市进一步加强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建设,实现“天网”(监控探头)、“地网”(机动巡逻车)、“人网”的“三网”合一。

2013年,郴州市、县两级城区新增电子监控探头680个,市中心城区专业治安巡逻队由2008年的220人扩充到1100人,12辆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巡控车实现了昼夜在街面巡逻。另外,资兴、永兴将中心城区划分为若干个“方块”,充分整合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楼栋长、社区民警等资源,组建网格单元管理团队,实现“人到网中去,事在网中办”。其网格化管理,小到社区环境卫生、居民矛盾化解,大到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维护,都可以做到“凡事不出网格”。一个个网格犹如一个个节点,共同编织了一张全方位、多层次的“平安网”。

除了网格化管理,郴州市大力推行的“一线工作法”可谓该市平安建设的又一大“秘密武器”。

按照当地政法工作人员的说法,就是“民情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锻炼”。据了解,该市各级领导每月到联系点研究开展工作2天以上、住宿1晚以上。并做到写一份民情日记、送一张便民联系卡、结一些“穷亲”、办一批实事,通过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手拉手的交流沟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如,该市苏仙区由区委组织部、区委群众工作部牵头,从区直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人员对群众工作办、站按照每村(社区)不少于2人的标准进行联系(其中至少有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带队),确定每月12号为驻村工作日,主要负责指导协助村两委及社区支部开展工作,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开展政策宣传,与群众结对交朋友,并至少为群众办3件以上实事。联系村工作人员向站内群众公示联系方式和服务承诺,并详细记好民情日记,区委组织部、区纪委、区群众工作部对群众工作办、站进行定期督查、定期通报。

如今,郴州还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组五级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形成了纠纷不出村、调解在警务室的工作大格局。全市设立市、县、乡矛盾调处中心215个,设立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196个,人民调解员30769名,建立医疗纠纷、劳动争议、山林权属、交通事故、宾旅馆等行业调解组织213个,通过积极探索创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对接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市进一步形成了小事及时化解、急事现场化解、大事联动化解、难事会诊化解的社会矛盾大调解工作模式。2013年,在“积案化解攻坚年”人民调解专项活动和“积案清零”行动的推动下,郴州共化解各类较大矛盾纠纷53346件,其中成功化解领导挂牌督办、久拖不决的纠纷积案和重大矛盾纠纷410件。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位居全省前列。

“常走常访”“实访实走”

  “没有一支过硬的政法队伍,郴州是不可能实现今天的巨变的,更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郴州市委政法委委员、政治部主任陈安军坦言。

在郴州市政法机关,近年来以开展 “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作风大整顿、‘一包双联’”三大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国家、省、市先进典型。如,“全国公安优秀基层单位”宜章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李长跃、宁新明,“任长霞式优秀公安局长”喻敏,“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李晨彬,“全国模范法官”杨宗文,“全国法院系统党建工作先进个人”廖志刚,“全国法院工作先进个人”李艳,“全省十杰政法干警”、“全国模范检察官”傅晓斌,“全省践行政法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邓宝生等。

资料显示,近3年来,郴州市政法系统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421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123个、市级281个;市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1251个,其中国家级22个、省级321个、市级908个。

“司法在具体工作的运用要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同行的政法官员这样告诉记者,“我们不断推进审判公开、警务公开、检务公开、狱务公开,不断扩大司法实践的广度和深度。”记者了解到,郴州市政法各单位相继开通了机关门户网站、自动录音监督举报电话、官方微博,选任执法监督员,大力推行网上办案、网上开庭、网络问政等现代化办事办案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政法机关办案透明指数,同时也方便了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监督。

据悉,郴州市县两级政法机关近年分别成立作风大整顿督导组,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及时发现解决机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各单位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队伍管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政法干警违法违纪现象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铁腕治警,绝不护短,起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近3年来,全市政法系统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65人,追究刑事责任2人,党内处分13人,行政处分33人,通报批评11人,正在查处11人。

另外,郴州市政法队伍把群众工作作为主线,组织全市政法部门深入基层开展“五带一必访”(即带着上级交办的涉法涉诉案件下访,带着突出的信访问题下访,带着排查掌握的不稳定隐患下访,带着清理出来的各类积案下访,带着便民惠民的政策信息资料下访,对确有困难需要救助的对象必访)活动,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执法办案、管理服务、信访维稳突出问题。截至目前,郴州市政法机关建立联系点4521个,领导包案1420件,办结化解850件,干警联户16500余户,7000余名干警深入基层,联系帮扶3100余个村、社区和困难企业等基层单位,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万余名,走访群众35万余人次,筹措帮扶资金1750余万元,出台便民措施625项,为民办实事1.78万余件。

“我们郴州市通过‘常走常访’‘实访实走’,进一步转变了作风,密切了干群警民关系,树立了政法队伍良好形象。”郴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碧元告诉记者。2013年,郴州政法队伍及其他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形象测评名列湖南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