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湘南”平安行
本社记者赴湖南永州郴州衡阳开展“走基层”采访活动
10月25日~2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一行7人,深入湖南省郴州、衡阳、永州等地开展下基层“走转改”活动。本期特刊发本次活动专题报道。
网格内靠智慧管理 民企中建综治组织
社会治理的“新田模式”
“今年上半年又是排名全市第一,全省第八。”新田县县委书记唐军自豪地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唐军所讲的“排名”,指的是“综治民调”综合排名,该县这一指标是从2010年的全省第98位一跃上升到2013年的第8位——短短3年时间前进了90位,与此相应的是“当地居民安全感指数也大幅上升”。
地处边远湘南的永州市新田县,一直是各类矛盾纠纷集中的“是非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
“每个居民凭借手机就可直接参与社会治理,在民企中设立综治办公室,流出流入的人口管理没有‘真空’和‘盲区’,新田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和举措,扩大了综治组织工作的覆盖面,形成了全国独创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新田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唐湘林认为。
“社会治理‘新田模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推动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新田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建国对新田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创新举措作了专门批示。
“智慧网格”
助推社会治理创新
10月28日上午,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来到“智慧新田”指挥中心,随手点击进入1号座席平台,电脑屏幕上显示,10月13日晚上7时26分,有群众反映,在新天地超市门口,有一个废弃的电线杆基座未及时处理,并发来了现场照片。座席员随即对该事件进行登记和处理,即时将工作任务派发给城管局。城管局现场勘察后,立即通报给电力局,并要求3天内处理完成。电力局在收到交办函后,在限期内进行了拆除,网格员将处理结果上报到指挥中心,并反馈给上报群众。
“在新田,只要有智能手机的市民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信息员,也可以通过‘公众随手拍’随时与政府沟通,反映身边的问题和困难、咨询办事流程、参与社会管理,表达合理诉求。”新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龙军拿着手机向记者介绍,“这个(公众随手拍软件)就是一款专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开发的手机软件。”
据介绍,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云平台,将求职用工、停水停电、政策解读、政府公告等便民信息群发给“公众随手拍”用户,为广大市民提供信息服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今年以来,新田县紧紧抓住永州市社会治理机制改革的机遇,深入推进城乡网格化建设。工作中突出加强党的领导,重建社区组织架构体系,有效推动社会治理服务重心下沉。以社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网格管理站、便民服务站、综治维稳站、综合办公室等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为基础,将基层党建、城市管理、社会治安、人口管理、公共服务、矛盾调处、政务公开、信息采集、社会参与等9大项、157小项综合职能集中到网格办理。
目前,群众在家门口可以办理生育证、城乡医保、粮食直补和城乡低保等服务项目,居民足不出社区(村)就能享受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仅中山社区,短短3个月就为3800人次办理了行政服务项目。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县内还是县外,网格信息员通过“掌上治理通”和“公众随手拍”软件,都能与指挥中心联系,对事件处理、群众服务、矛盾调解等工作的调度进行实时互动。
“我们将社会治理与互联网科技、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以服务群众为工作重心,通过整合城市资源,丰富现代社会较为普及的手机应用,引导社会多元参与社会治理,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服务引导转变。”新田县委书记唐军如是说。
目前,新田已经建成天上有云(云服务平台)、地上有格(社会治理网格)、中间有网(互联网)、掌上有端(手机客户端),全方位无缝隙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基础信息一网采集、社会事件一网分流督办、公共资源一网整合共享、社会服务一网延伸落实、服务群众“零距离”的目标。
“综治联络站”进了民企
新田县是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中心区域,全县民营企业达300多家、共有员工3万多人。民营企业外来人员集中、就业人员流动性大、劳动关系复杂,社会治理水平参差不齐,治安防范漏洞较多。民营企业社会治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新课题。
在民营企业设立“综治联络站”是新田的独创。
据介绍,新田县委、县政府按照“党政重视、综治协调、部门尽职、企业共建、群众参与”的原则,在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50人以上的企业建立“综治联络站”,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分管副职担任联络站主任,较小的民营企业设立综治联络员,在民营企业较集中区域的主管部门设立综治办。企业综治工作实行“双重管理”,即:综治组织由企业领导和管理,工作业务受县综治办、辖区综治办及对口职能部门指导。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方职责,要求涉及民营企业服务职能单位做到“三定一包”(定人、定岗、定责、包安全稳定),引导企业按照“管生产必须管综治”的原则,将责任细化分解到厂部、科室(车间)、生产班组、职工,形成完善的责任体系。
“以前是我们企业老往政府部门跑,现在是政府各个部门主动派人到我们企业来服务。”柏兴祥是新田荣达鞋业有限公司综治联络站主任,他对“综治站”的工作有了明晰的理解和定位,“只服务、不收费,只帮忙、不添乱,帮助化解矛盾,创建平安企业,支持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从2011年,新田县率先在湖南省鑫隆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全国首个民营企业综治办公室至今,该县先后在76家民营企业建立了综治联络站或设立了综治联络员。2014年,全县民营企业发案率较2010年同比下降89%,企业事故和案件明显减少,矛盾成功调处率达到100%。
说是“综治站”,实际上是“服务站”。3年多来,该县各职能部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服务近3000人次,开展法制宣传17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近20000份。
“在企业中建立综治组织,扩大了综治工作网络,延伸了社会治理服务范围,填补了综合治理工作的‘盲区’和‘真空’,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新田的做法具有可复制性。”永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唐湘林认为。
与此同时,该县还把民营企业社会管理综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平安企业”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坚持“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各企业安排专项经费,大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全面发展。2013年,建立综治组织的企业平安创建工作达标率100%,一批优秀的企业综治组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组织”追着流动人口跑
新田县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县,全县总人口42万人,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2.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0%,县内流动人口也日益增加。以前,由于户籍所在地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鞭长莫及”,流入地又存在体制机制错位的障碍,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长期处于“两难管”的尴尬境地。
早在2000年初,新田就在该县籍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建立了党支部、计生协会、创业家协会等群众组织。
2011年12月,新田县又在广州市白云区成立了全国首个专为外出流动人口服务的综合治理办公室。
“组织机构由县财政比照县内村级标准安排工作经费,党组织书记、综治办主任、计生协会会长、商会会长经审批同意后,在政治、经济上享受村干部待遇。”新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龙军告诉记者,县委组织部、政法委等部门及社会管理对口服务部门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地设立服务组织或确定联络员。
目前,该县已分别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白云区,广东省惠州市、中山市、东莞市,江西省南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等地建立了9个这样的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组织。全县1000多名流动党员、5万多流动人口得到了相应服务。
2013年4月,新田县陶岭乡富上与彰美两村发生一起群体性纠纷隐患,外出流动人口大量回乡,增加了隐患处理的难度。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组织掌握情况后,及时做好思想疏导和稳控工作,第二天回乡人员就主动返回务工工作地,群体性纠纷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组织以县法律援助中心、维权中心等机构为依托,聘请了3名律师任法律顾问,开设了流动人口维权热线电话,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有针对性地开展劳资纠纷和工伤事故维权等服务。
“流出去的(人口)管到了,流进来的也不能漏。”新田县委副书记、县长秦山成表示,“‘新田模式’对于流入人口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完善机制,加强和改进部门服务,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流入人口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享受现代化成果。”
流动人口党组织等社会管理组织的建立,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延伸了组织工作服务范围。2012年,该县从流动人口中吸收预备党员83名,广州花都等地流动人口党组织广泛开展“为他乡繁荣当先锋,为家乡崛起作贡献”等主题实践活动。
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董石桂认为:“新田的做法体现了党建引领,服务群众,使流动人口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通过流入流出双服务,社会管理全覆盖,较好地改善了流动人口的生存发展状况,使流动人口得到尊重、享受公平、融入城市,从而更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实现了流动人口安心务工创业、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及时服务有效管理、流入地和流出地群众满意的“三赢”局面。
永州市委书记陈文浩认为,新田县的社会治理创新工作,适应了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管理需要,是市委、市政府加强社会治理机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缩影和体现,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让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
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新田考察调研时,对新田的社会治理工作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