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之殇

 策划人语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被破坏,再加上部分消费者钟情食鸟肉的习惯,让候鸟的中国之旅惨烈而沉重。

    每年候鸟迁徙季,总能看到关于候鸟遭到大规模捕杀的新闻报道,但却鲜见有关执法人员因为执法不力而被停职的案例。

    正是在执法和惩罚力度缺失的情况下,候鸟在中国的迁徙才变得异常艰难,而关于候鸟保护的法律法规却又常常处在模棱两可的边界,也让执法者感到无所适从。

    除了在备受争议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中能找到部分候鸟受到保护的依据以外,只有在自然保护区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湿地保护条例中才能找到所有候鸟可以寻求法律保护的依据,因为这些条例规定,禁止捕杀保护区内的一切野生动物。

    但《野生动物保护法》里关于野生动物合法利用的规定,则给了一些不法分子披着合法的外衣从事违法勾当的机会,赤裸裸地进行着国家保护动物的买卖。据媒体报道,一些驯养繁殖濒危野生动物的企业家拿到驯养繁殖许可证后,以驯养繁殖野生动物为幌子,大肆从事野生动物买卖的活动。

    而另一方面则是候鸟的栖息之地不断遭到破坏,让候鸟无处安身。如最近一个又一个关于填海造地的消息,滨海新区填海250平方公里、曹妃店填海造地380平方公里、三亚和大连几乎同一时间宣布填海造机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说,中国东部海岸线的那些泥质滩涂是候鸟迁徙时的主要觅食地之一。而一边是捕杀,一边是候鸟栖息之地受到破坏,这也是沿中国东部迁徙的候鸟死亡率最高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富有热心的中国民间护鸟团体又因力量薄弱而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他们只能感叹,候鸟的中国之行,要么被人打死,要么因找不到栖息之地而竭力致死。

    如今,《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工作已经纳入到2014年全国人大立法工作计划,调研和修订工作正在开展之中,候鸟的保护能否看到希望,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