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贸易法律风险及对策——以非洲为视角”研讨会在京召开
陈冀平出席并讲话 张鸣起主持
本报讯(记者 王 涵) 2014年9月17日,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的“国际投资贸易法律风险及对策——以非洲为视角”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和非洲11个国家的150多位法学界法律界和企业界代表出席会议。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埃塞俄比亚律协会长望德玛贞忽·格布瑞·瑟拉西,中非发展基金副总裁杨爱武,上海国际商会副会长、达之路集团董事长何烈辉等分别代表有关方面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主持论坛开幕式。莱索托王国驻华大使莱博杭·恩齐妮,肯尼亚、赞比亚驻华使馆官员以及我外交部、商务部有关主管官员也出席了开幕式。
陈冀平回顾了中非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李克强总理“461”中非合作框架,指出中非同为发展中世界成员,都肩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历史使命,中非双方加强在经贸投资领域法律问题研讨交流,对于加深对彼此法律制度的了解,保障中非贸易投资顺利发展,巩固深化中非经贸关系,将发挥积极作用。他呼吁中非法学法律界和企业界抓住历史机遇,优化法治环境,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为实现中非产业战略对接,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做出积极贡献,并为此提出三点期望:一是突出针对性,切实解决中非经贸投资领域的实际问题;二是体现创新性,努力探索具有中非特色的法律纠纷调处机制;三是提高使命感,充分发挥法律对中非关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张鸣起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宗旨是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完善中非经贸投资法制环境,防范和应对中非经贸投资法律风险。未来中国法学会将进一步加强对非法律交流,更好服务于中非经贸合作。在大会主旨发言中,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陈佩洁和商务部西亚非洲司副司长曹甲昌分别介绍了中国对非政策和经贸投资发展情况,指出中非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双方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深化互利合作。
望德玛贞忽·格布瑞·瑟拉西在致辞中赞扬中国法学会为促进中非法律交流做出的积极贡献,认为加强中非法律界的交流与合作符合中非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助于推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中非共同发展。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具体承办。研讨会得到了中非政府部门和法律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外交部、商务部等有关部门为研讨会筹备过程提供了指导。来自中国外交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的主管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电信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铀业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美的集团等我国大型涉非投资企业负责人或法务主管出席研讨会,并参加研讨交流。
在研讨会闭幕式上,通过了《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宣言》(详见02版)。这是中国“走出去”企业制定的首份社会责任宣言。充分体现了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积极服务当地社会,寻求和谐发展、包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0余篇。与会的法学专家学者围绕涉非投资经贸的合同保护和违约风险防控、对非投资基础设施法律政策与风险防控、中非投资经贸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国在非经贸园区法律政策与实务、在非企业行业规范和社会责任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