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在京举行

王乐泉出席并讲话

 

陈冀平主持 鲍绍坤张鸣起张文显参加

    本报讯(记者 王 涵) 记者从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组委会获悉,由中国法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法学院协办,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与法治”的第九届中国法学家论坛定于94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届时,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出席论坛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主持开幕式,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鲍绍坤,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参加,并分别主持专题讨论。论坛为期一天。

    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央综治办等法律实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中国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院校的法学专家、学者,将围绕“法治中国建设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法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中国法学家论坛自20056月启动以来,在北京、重庆、上海、杭州等地成功举办了八届。论坛以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为目标,围绕法治建设重大课题展开研究讨论,形成了高端、前沿、权威特色,在全国尤其是法学界有着重要影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本次论坛详情,本报911日将详细报道。

 

王乐泉出席

“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

首期研修班”开学典礼在京召开

陈冀平主持 张鸣起参加

    本报讯(记者 王 涵) 92日,“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首期研修班”开学典礼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鸣起,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如林,坦桑尼亚驻华公使乔治·马农纪,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赵大光,北京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杜石平,中国国际经济贸易法学研究会会长、著名法学家沈四宝以及非洲学员代表等出席了开学典礼。陈冀平主持开学典礼。 

    王乐泉在讲话中指出,进入新世纪,中非关系与时俱进。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搭建中国和非洲国家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非,提出发展中非关系的“真、实、亲、诚”四字理念,推动中非关系迈上新台阶。2014年,中国总理李克强访非,提出中非合作“461”框架,打造中非合作“升级版”。中非关系的明天会更美好,中非合作的前景更广阔。“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是中非合作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功举办四届,成果丰硕。论坛机制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合作更加务实,影响日益扩大。“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首期研修班”是中国举办的首个面向非洲法学法律界人士的培训项目,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非法律人才交流项目首期研修班”是中非法律论坛的丰富、拓展和延伸,为中非全方位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非法律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中非关系发展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乐泉希望在座的非洲学员成为中非法律交流的参与者、法律外交的践行者、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推动者、中非传统友谊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陈冀平指出,研修班是中国法学会酝酿三年多的项目,是中国举办的首个面向非洲法学法律界人士的培训项目,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北京行动计划(2013年至2015年)》和《中非合作论坛—法律论坛北京宣言》的具体行动。

    本次研修班共有来自非洲近20个国家的30多位学员参加,他们是由与中国法学会有密切合作的非洲法学法律组织、中国驻非洲使馆以及非洲驻华使馆推荐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学者等。外交部、商务部、中非合作论坛办公室等单位就研修班的举办给予指导和支持。

    开学典礼上,还举行了“中国法律外交研究中心”“中国—非洲法律研究中心”“中国—非洲法律培训基地”授牌仪式。中国—非洲法律研究中心由陈冀平担任名誉理事长,张鸣起担任理事长。

本次研修班预期持续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