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公信保卫战
“这帮人太可恶,合伙骗我一个女孩子。如果不是郑州市公安局郑东派出所帮忙,我死的心都有。”
日前,河南郑州居民小娟(化名)将一面写有“郑东公安忠诚为民”字样的锦旗送到郑东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谢民警帮她讨回被骗的10多万元钱。
2013年年底,当小娟准备与自称某网站“记者”的王某结婚时,王某却“蒸发”了。此前,王某以做生意为名,骗走小娟10多万元钱。更让她难堪的是,自己已经怀孕5个月。
眼看婚期临近,小娟却始终不见王某,后经多方打听,原来,王某平时以“记者”身份在河南开封、郑州等地游荡,并与多名女子保持暧昧关系。
不得已,小娟只好打掉胎儿,向警方求助。
很快,王某被“挖”了出来。经了解,王某只是某网站工作人员,而且其证件已经到期。迫于警方压力,王某托中间人归还了小娟的10万元钱。
小娟的遭遇并非个案。以“记者”之名骗财骗色,甚至实施敲诈勒索的事件,近年来屡屡发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头。这种违法行为给“记者”的光环蒙上了一层灰色,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工作者形象。并且,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014年3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部署自3月中旬至9月在全国组织开展打击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的“扫黄打非·秋风2014”专项行动。
实际上,在此之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从2013年12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打击“三假”专项行动。2014年1月15日,关于《开展打击新闻敲诈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的通知,也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广电局,为期一年的打击新闻敲诈和有偿新闻专项行动也悄悄拉开序幕。
“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对外公布,全国两会之后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针对这次联合行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司的农涛处长在一次会议上如是解释。
随后,一批批假媒体、假记者站、假记者相继被曝光,存在犯罪嫌疑的均被移送公安机关。同时,这次两项同时进行的行动,还直指新闻媒体内部持证记者的不良行为和违法活动,一批持证的不良记者也被打回原形。而且,在当前反腐大势之下,涉嫌严重贪污腐败的媒体高管及一批知名媒体人相继被调查,一批所谓的“新闻大佬”也应声落网。
新闻“李鬼”频演雕虫小技
近期,湖北秭归警方抓获假警察、假记者“双料”骗子的新闻在当地广为流传。
记者了解到,2014年6月25日22时许,湖北省秭归县公安局处理群众匿名举报的一起嫖娼案件。
在事发宾馆房间里,民警见一个女的坐在床上,一个男的正在洗澡,民警开始以为只是一对卖淫嫖娼男女。在查验双方身份的时候,女的很配合,其身份证显示,名叫宋某某,今年29岁,是秭归本地人。另一个男的则显得很傲慢,说自己是“大领导”,拒不出示证件,在民警的一再要求下,才极不情愿地说自己没带身份证,只有警察证。
听说是同行,民警仔细地查验,发觉此警察证是假的。接着男子又说自己是记者,结果仍然是假的。经过民警核查,此人名叫陈国强,今年49岁,系湖南省株洲市人,曾经是一名煤气公司的工人。原来,他此番来到秭归,就是准备冒充公安部的大领导,来给秭归政法机关领导施加压力,帮助宋女士打一起正在诉讼中的民事官司。当天晚上,犯罪嫌疑人陈国强因涉嫌招摇撞骗罪被秭归警方刑事拘留。
以“帮忙办事”为名实施招摇撞骗的事件,在同一时间还发生在云南。
近日,云南省富源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一名冒充记者、律师的犯罪嫌疑人蔡某某。据检察机关称,该男子本是一名普通农民,却谎称认识云南省某省级领导夫人,从而实施诈骗行为。
记者了解到,蔡某某系贵州省一普通农民。先是自称律师、记者,骗取富源县中安镇胜境街道办事处外山口社区余家屯村民陶某人民币1万元。蔡某某听说余家屯村有巨额征地补偿款被政府“克扣”,表示认识云南省某省级领导夫人及许多新闻媒体记者,能解决村民的诉求,于是又骗取了陶某等400余户村民人民币3.6万元。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