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洒新疆一片情
——记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援疆医生高建新
2014年2月21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的医生高建新怀着全院领导、同事们的重托和信任,告别熟悉的环境和父母家人,与黑龙江省援疆干部一行25人踏上了去往新疆的征程。他说:“援疆工作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必须尽快适应当地,融入到当地风土人情中去,尽快成为一名新疆人,这才能不辱使命,做好本职工作。”
高建新的目的地是新疆福海县人民医院,到达福海后,高建新立即上岗。
4月3日凌晨3点,睡梦中的高建新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高大夫,你快来,内一科有位呼吸衰竭的病人生命垂危急需抢救!”高建新抓起衣服,骑上自行车,不到4分钟就赶到了医院。此时患者呼吸微弱,口唇青紫,心跳也逐渐慢下来,情况万分危急。高建新来不及做任何准备,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控制呼吸……经过一阵紧急抢救,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高建新与值班医生共同研究好后续治疗方案时,已经快6点了。这时患者的大儿子来到值班室,深深地向医生们鞠了一躬,说:“父亲是我的精神支柱,没有父亲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医生不只是挽救了父亲的生命……”高建新听到这番话时,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他们这些医务人员离开父母,虽然不能在家尽孝,却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和鼓励,自己的职业能给边疆人民带来福祉,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
4月19日晚22时30分,一名哈萨克族男子因车祸被120紧急送到医院,经检查为脾破裂大出血,需要马上手术治疗,否则将有生命危险。危急时刻,正在休息的高建新紧急赶往医院,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终于脱离险境转危为安。当医护人员将患者推出手术室时,等待的家属们一拥而上将高建新团团围住,得知患者已脱离危险,他们激动地离去。高建新告诉记者,那一刻,他虽然听不懂家属的哈萨克语,但是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期盼,那一刻真的忘记了疲惫。
高建新告诉记者,在福海县齐干吉迭乡,由黑龙江援建的龙源社区里,一排排房子气势磅礴,街道平坦整齐,绿树成荫,住在这里的农牧民由衷地发出“黑龙江亚克西”(哈萨克族语,好样的)的赞叹。房子上的横幅“感恩伟大祖国、感恩黑龙江人民”更是让人心里升起一股暖流,新疆人民的需要不就是援疆医务工作的动力吗?
高建新对记者说:“我们这里有一半的同事和患者是哈萨克族人,日常工作中我经常告诫自己,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利益。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通过几个月的观察,他发现绝大多数新疆人民都是热爱和平的,他们希望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
“刚来新疆时不太适应,麻醉科医生加上我只有两名,值班多、工作量大,还时常被叫去加班手术,最多1天做了9个手术。经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但一想到自己的使命,也就释怀了,总觉得远方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在看着自己,鼓励着自己。援疆援疆,不就是需要我们把新疆当成自己的家乡,把新疆各族人民当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付出真心、真情、真智,真诚地为他们服务吗!”高建新感慨地说。
发扬医者为民情怀,践行白衣天使使命。现在,高建新已把新疆当成自己的家乡,把建设新疆、奉献新疆当成他援疆工作的使命。他相信,通过努力,用真情温暖边疆人民,新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