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老党员的朴实情
——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曲库乎乡索乃亥村老党员金巴同志优秀事迹纪实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位先进党员就是一根标杆。有着40年党龄的乡村老党员金巴,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一辈子,虽然年逾古稀,仍时刻不忘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党员的道德情怀。
倾注爱心,甘于奉献
2012年6月,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曲库乎乡索乃亥村小学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该村老党员金巴把自己一块0.7亩的耕地无偿捐赠给学校,支持学校修建“爱心食堂”。
同仁县曲库乎乡索乃亥村小学始建于1994年,现有12间教室、43名学生。2011年,国家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农牧区学生“营养用餐”计划,使农牧区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了更多的保障。为尽快落实这一项目,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征集土地,拟修建学校食堂,但因资金短缺、没有建设用地等原因迟迟不能动工。修建食堂迫在眉睫,解决征地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索乃亥村老党员金巴今年已经79岁了,当他得知学校因没有地方修建食堂时,毅然决定将自己在小学附近的0.7亩耕地无偿捐赠给学校修建“爱心食堂”。当时全村一片哗然,各种疑问接踵而来,面对这一切,金巴老人泰然处之,他说:“在我有生之年,能为村里的教育事业出份力,让孩子们学有所成,回报社会,是我最大的心愿。”
目前,占地110平方米的“爱心食堂”已全面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全校师生将全面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爱心撒播。曲库乎乡副乡长、联村领导李冠伟激动地说:“在金巴老人身上,有一种情怀让人动容,那就是不讲条件、不计得失,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出了一名普通老党员高尚的情怀和优秀的品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将把身边的典型事迹作为生动教材纳入道德讲堂,教育和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无私奉献作为人生价值的追求,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一份爱。”
尽心竭力,化解矛盾
在索乃亥村,村民们经常可以看到金巴老人精神矍铄地走在田间地头,乐呵呵地帮助他人。看到谁家的田地进牲畜了,他会将其赶走;看到马路边玩耍的孩子,他会叮嘱他们注意安全;村里谁家遇到困难,都会去找这个智慧老人,他们知道,热心的他总能想出好点子,提出好办法。
作为一名普通老党员,金巴老人收获的除了受人尊敬,还有党委和群众对他的信任,村里有事都和他商量,村民们发生了邻里纠纷、田地纠纷甚至家庭矛盾,都愿意找他来调解。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他从不武断,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下,更有一套独特灵活的方法。村民扎某为建房与邻居发生纠纷,村“两委”班子也感到很棘手,金巴老人来到现场,详细了解事情真相,然后对症下药,做耐心细致的劝解,最后终于平息了这场风波。调解打架斗殴、摆平家务事,这类事情数不胜数,作为村矛盾调解领导小组的一员,金巴老人不怕苦、不怕累,出谋划策,协助村干部处理一起起民间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舍己为人,帮助群众
金巴老人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所做的每一件事既平凡又普通,但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金巴老人无儿无女,是村里的五保户,仅有的一间房屋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现居住在民政局援助的帐篷内。乡政府几次为他争取到了危房改造项目,都被他婉言谢绝,将项目送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向别人伸出援助之手,谁家有困难他总会想方设法去帮助。他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只要还有余力,就要尽力为群众多做点事。”村里人亲切地称他为“阿哥金巴”。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金巴是一个永远闲不住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人,一个永远受人尊敬的人。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党员本色,发挥余热,为自己的老年生活,为党旗增添了一抹嫣红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