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良:法律实施是一场艰难的革命

      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成为当前最大的社会问题。而正是因为法律得不到有效实施,执法不严,司法不公,全社会普遍不遵守法律,致使法律的权威性克减。

 2011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建成之后,党和政府便将法律实施提升到战略高度。

 67,《中国法律实施报告》首发式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社会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法律实施报告以2013年为始点,由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江必新牵头,以中南大学法学院为主体的研究团队编纂,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研究”的成果。

本报告按照部门法的分类撰写年度法律实施情况,报告分为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国际法、环境法以及知识产权法等14个分报告。

 江必新介绍,研究团队进行了持续性的追踪式研究,以求为中国法治建设积劳积慧,提供智力支持,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法律实施的思考,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文显教授认为,该报告有助于我们观察中国法治的视野更加全面,分析中国法治问题的思考更接地气,引导人们更加关注法律实施在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陈云良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但在现实中基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法律往往得不到有效实施,其约束力软弱,其权威性得不到彰显,“法之不行,与无法等”。

法律实施的内在动力何在?机制何在?逻辑何在?阻力何在?推进法律实施的着眼点何在?这一系列问题萌发了专家们研究撰写中国法律实施报告的想法。

陈云良表示,希望通过撰写发布《中国法律实施报告》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使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参与、推动法律实施。

下转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