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务员制度改革寻突破
自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各种措施,且在不断改革与完善。聘任制是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大探索。公务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改革历程?聘任制公务员制度存在什么问题?未来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又该如何进行?
“年薪30万元去当聘任制公务员!”“五一”长假后,浙江义乌5名聘任制公务员即将上岗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
此次招聘缘起2013年底,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公务员局在义乌发布了《浙江省公开招聘聘任制公务员公告》,宣布面向全国招聘6名聘任制公务员,聘期5年,指导年薪为30万元。
在国务院某部委工作的刘毅(化名)知道这个消息后,表示诱惑很大。
硕士毕业后,刘毅从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考到了现在的单位,工资远远不及此前。几年之后,与之前在企业的同事比,工资差距更大了。
刘毅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现在中央部委也不分房了,各项待遇还没有原来在企业好。
“他们招聘的都是技术岗,要不我都想应聘去。”在刘毅看来,聘任制公务员自由、工资又高,不想做了随时可以退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各种措施,且在不断改革与完善。聘任制是公务员制度改革的一大探索。
那么,公务员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改革历程?聘任制公务员制度存在什么问题?未来的公务员制度改革又该如何进行?
公务员制度的
法治化进程
公务员制度可以追溯到1989年。这一年,人事部在6个国家部门和两个地区(深圳、哈尔滨)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试点。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成为国家公务员管理的第一个基本行政法规。
随后,为了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实施,原人事部出台了多个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配套的规定和实施办法,包括公务员录用、考核、晋升、工资保险福利、交流、辞职辞退、退休等内容。
如1994年,人事部下发《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同年8月,人事部组织了中国首届公务员考试。
经过几年发展,到1997年公务员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建立。
2005年,公务员法正式出台,公务员制度一系列相关规定通过法律形式予以确立。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开始实施,标志着公务员管理迈向法制化阶段。
截至2013年,国家先后出台了21项配套法规和14部处分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相互配套,初步构成了中国特色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公务员队伍的进、管、出各个环节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013年,在全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会议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经过20年的实践与发展,中国已初步建立了符合国情、适应发展阶段、体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的中国特色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尹蔚民说,考录法规体系基本形成、科学测评体系日益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的要求得到落实,安全考试的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全国考录工作一盘棋的格局。
伴随着制度的完善,报考公务员的人数逐年增加。1994年报名4400人、招录462人;2014年报名152万人、计划招录近2万人。
公务员制度实施后的20年间,招考规模增长了近50倍,报名人数增长则超过300倍,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报考热潮,最热岗位竞争比达7192:1。
到2014年,我国公务员总数已非常庞大。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按照行政编制人员计算,我国共有公务员760万人左右;如果把“参公”的管理人员统计进来,大约是130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
今年1月下旬,中组部、人社部等联合召开公务员管理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作为整个公务员制度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完善公务员选任制度和机制。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