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大篷车服务企业面对面
6月9日下午,在北京市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服公司)里,几位年轻人身穿道具服装表演小品《白娘子闹离婚》,台下近百位观众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其实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普法表演。
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律大篷车”满载着青年人感兴趣的婚前恋爱、婚后协议、感情与经济纠纷等方面的法律知识,“驶入”外服公司,开展法官与国企员工群体间的互动、交流与分享。
大篷车送法入民心
一台流动大篷车、两台移动音箱和三五个表演的法官,这样的组合是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律大篷车”的主要阵容。
“法律大篷车”来源于“与社会分享法律”的理念,以“法治、和谐、民生、人本”为宗旨,以流动的大篷车为沟通媒介,区别于传统的单项灌输模式,“法律大篷车”将法制宣传与互动的场所拓宽至乡村、学校、社区和企业等地方。活动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普法主题互动。
二中院民六庭副庭长左峰告诉记者:“‘法律大篷车’通过与群众分享法律的过程实现亲民化互动,改进了传统大讲堂式普法,能使民众真正怀着兴趣学法。”
记者了解到,“法律大篷车”每期不同的主题都是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专门设定的,采取的活动形式也各不相同,多样而灵活。
据介绍,二中院曾将“法律大篷车”开到乡村,给村民们普及赡养、继承等法律问题;深入社区,以消费维权主题提醒群众注意证据保留;进入校园,给小朋友们宣传简单常用的法律知识,给出日常生活中的法律建议。
参与“法律大篷车”活动的法官们认为,民事审判要始终秉承着关注民生、贴近民意的主旨,重民生、接地气,致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通过大篷车这一载体,让法官更了解辖区群众对法治服务的需求,也让年轻法官们更了解群众的切实需要。”二中院民六庭庭长李经纬介绍说,“‘法律大篷车’在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还密切了法官与群众的联系,拉近了法官与群众的距离,群众对法官、法院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李经纬看来,作为审理传统民事案件的主要庭室之一,二中院民六庭更需要贴近民众生活、倾听民众呼声、了解民众疾苦,这样才能始终将民众的切身利益置于首位。
下转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