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名人”张秋敏

  本来只是想尽己所能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成为“小区名人”,事情的结果有些出乎张秋敏的预料。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张秋敏,自愿加入北京市司法局开展的“法律服务村居行”活动已经1年多了。1年多来,她和北京市朝阳区马南里小区的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为十几位居民解决了他们关心或正在面临的法律问题。

  

不知不觉成为名人

  2012年开始,北京市司法局考虑到有些边远地区、农村、居民需要法律支援,开始举办“法律服务村居行”活动。张秋敏所在的北京京银律师事务所在20128月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司法所签订合同,正式参加该活动。根据合同规定,在不影响自身工作的情况下,由张秋敏为马南里小区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活动,由乡司法所提供支持,1年时间到期后,20142月续签该合同。

  张秋敏家住北京市大兴区,京银律师事务所在朝阳区建国门大街,而马南里小区在五环路东北角,记者询问她的出行方式和时间问题,张秋敏只是笑着说:“还好律师不用坐班。”

  最开始,张秋敏每周二下午2点都会准时到达马南里小区开展知识讲座或法律咨询,并把自己的电话告诉居民,便于电话咨询。后来因为路途太远,她就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小区居民调配时间,获得居民们的配合和理解。

  在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时,已经有14年律师经验的张秋敏总是结合案例去讲解法律知识,虽然时间是周二下午,上班族很难到场,但小区会议室也基本都会坐满人。张秋敏准备讲座内容时,会结合社会热点和居民的实际需求,“比如去年有个‘常回家看看’的说法,我就专门准备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讲座。”张秋敏说。讲座结束后,她还会一对一为居民解答法律问题,经常回到家时已经晚上七八点了。

 “有的问题电话就可以解决,但有的问题,电话打过来说不清楚,我就要亲自到小区帮忙解决。”张秋敏说。

  依照合同规定,律师要不定期到负责的小区去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并于一周前将讲座内容告知小区。后来北京市律协体谅公益律师们的辛苦,每年会给每个律师事务所补贴1000元,但这也是杯水车薪,因为每个律师事务所都有好几个公益律师,分到个人手上也就一两百元,每个律师一年下来要跑小区几十次,连电话费用也是自掏腰包。但张秋敏还是坚持着。

  这样的坚持,带给张秋敏出乎意料的感动。2013年年末,当时与崔各庄乡司法所的合同已经结束了,有一位居民打电话请张秋敏到小区帮忙解决问题,刚进小区大院,正巧遇到很多老人一起去唱歌,看到张秋敏来,他们都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我当时就觉得特别温暖、特别感动。”张秋敏说。

  

解决问题 快乐自己

 “对小区居民来说,工伤、遗嘱、拆迁这些法律问题比较集中,也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张秋敏总结道。

  近期有个老人一直就遗产分配问题找张秋敏咨询,前后问了不下10次,张秋敏为此去了五六次小区。因为老人的家庭构成比较复杂,他对遗产的分配非常苛求,反反复复改方案,想到一个方案就咨询张秋敏一次。张秋敏不但每次都耐心解答,而且还建议老人把最终方案拿到公证处进行公证。

  “法律服务村居行”活动期间,有一件事让张秋敏印象深刻。201212月末,一家七口在北京豪华别墅中因煤气中毒罹难的新闻轰动一时,但鲜有人知道不幸去世的7人中有一位是来北京打工的保姆。

  “当时朝阳区政府指派崔各庄乡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副乡长带队,我被指派为保姆维权。保姆的家属最开始觉得我们是政府派来的,一定会站在政府的立场,甚至不同意我们进去,我们就站在门口给他们从法律角度讲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等。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河南的标准大概就赔偿30多万,但是保姆已经在北京工作超过1年时间了,应按照北京的标准计算。计算之后,保姆家属的态度才开始缓和,逐渐信任了我们,最后由司法所带头调解,赔偿了80万元。”张秋敏回忆道。保姆的家属事后还主动邀请张秋敏去河南玩。

  在记者问到是否还会继续在马南里小区做“法律服务村居行”活动时,张秋敏说:“已经有感情了,我还会去的,能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让我特别有成就感,虽然可能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老百姓需要的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的律师,更不需要只会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法律条文的律师,而是需要能够给他们雪中送炭解决问题的律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实实在在帮助他们,也使我自己感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