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集中办公”邵阳先行

紧密干群关系

无奈之下的举措

  为官之要,先存百姓;执政之要,顺乎民心。新田铺镇积极推行镇村集中办公制,解决“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及时掌握民心民情,第一时间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做好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工作,促进全镇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新田铺镇位于新邵县西南部,离县城12公里,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全镇辖49个村2个居委会,人口6.2万人,是全县粮油主产区之一,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4800元。因历史原因,民风彪悍、社情较为复杂、干群关系紧张、信访问题突出。2012年,该镇的信访总量达全县信访量的四分之一,近3年来,年均信访维稳经费高达60万元。2012年邵阳市信访局统计显示,新田铺镇的上访量,占新邵县全县的53%,群体、集体上访频发。

  20134月,周鉥钧到新田铺镇上任,上任的第一天便遇到了难题,全镇的51个村(居)委会有7个村因财务及其他问题没有及时公开,村民到处投诉,导致村委会无法正常开展工作。“镇村集体办公实是一种无奈之举。”新田铺镇书记周鉥钧说。

  周鉥钧告诉记者,之所以长期出现这种现象,与党委政府没有一个长效的工作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新田铺地理位置特殊,离市区和县城都比较近,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镇里的干部几乎都住在县里或是市里、村干部住在镇里或是县里,干部跑空了。这样无法保证干部与群众之间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往,一旦群众有什么矛盾纠纷或是需要办事,就很难找到人。长此下去,矛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与化解,便会积怨成疾,与群众拉远了距离。

    基于此,周鉥钧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开始着手谋划,改变做法设立制度,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把深入推进“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研究谋划和推进落实,全镇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而后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出了镇村集中办公制度,并推行至今。

   

收效显著

  今年的上访量与去年相比,直接下降了80%,新田铺镇在今年获得了有史以来新邵县颁发的“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和“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两块奖牌。

    周鉥钧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镇村集体办公制度实行伊始,他们便着手制订了《新田铺镇关于进一步加强群众工作,推行镇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的实施意见》,对集中办公的时间、内容、人员等方面做了规范;建立了《新田铺镇集中办公工作日志》,镇村干部在集中办公时对各项事务要进行详细记录。

  为防止镇村集体办公流于形式,实施意见中专门设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对在集中办公日没有在岗、引起办事群众投诉的的干部每次处罚30元,先由镇财政先行垫付,再由干部补交处罚金。另一方面,对镇集中办公的窗口单位,年终随机抽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书记和办事群众代表投票,选出优秀窗口两个,每个窗口奖金1000元;对集中办公制度坚持好、社会效果好的村级组织,评出一二三等奖,奖金1000元、800元、600元不等。同时聘请政府干部形象监督员,对违反规定的相关干部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训诫、通报批评、经济处罚。

  “奖惩机制的建立,加强了镇村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群众对镇村干部的评价也慢慢好了起来。”周鉥钧说。

  “以前我们有事都要给村干部打电话,即使预约了也很少能见到人,别说见镇领导了,现在可不同了,有啥事情到了周四这天不用打电话也可以见到干部反映问题,有些事情他们还可以代办,的确方便多了。”樟树亭村村民李光说。

  樟树亭村村民曾因自来水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当把问题反映至新田铺镇信访接待办后,镇党委、镇政府马上成立由镇长周玉光带队的工作小组,下村30余次与村民做工作沟通,通过4个月的努力,给村民交了一份完美答卷。

  新田铺镇信访接待办主任屈光耀是参与处理此事人之一,对于此事完满处理后老百姓的感激场面,仍记忆犹新。

  邓刚强是一位远近闻名的上访户,因1995年计划生育问题被罚款与政府产生分歧,村、镇、县、市、省甚至北京都跑过,反映的问题也是老生常谈,自从镇里推行镇村集体办公后,他就不再跑了。邓刚强说:“我四处上访就是为了一口气,如果镇干部当时有个人出来听我说句话,我也不至于到处上访了,现在镇里的干部接待很好,对反映的问题也努力协调,我心里踏实多了。”

    屈光耀告诉记者,自推行镇村集体办公以来,接待办每周一接待的诉求达十几件,平时每天有两三起。他们努力地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结果,争取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项制度,我们还处在积极探索并逐步完善中,目前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只要符合老百姓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周鉥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