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立法难推进

一直以来,我国并无专门的环境教育法,地方性法规、规章中也难觅环境教育的踪影。新环保法中首次具体规定各层次和各方面的环境教育,对于环境教育立法的推进或许迈出了第一步。

将于201511日实施的新环保法中,总则第九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此次修订中新增加的内容,也是首次具体规定各层次和各方面的环境教育。

    

现行法律中难觅环境教育

目前,我国并无专门的环境教育法,地方性法规、规章中也鲜有这方面的内容。

江苏省人大环资城建委环资处处长张弛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修订前的环保法中,涉及宣传教育方面的,多以对法律法规内容的宣传为主,并没有对学校教育提出要求。

在张弛看来,此次对环保法的修订反映出环保法地位的上升,而其中提到环境教育,则说明了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大问题,亟须从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抓起。

“新修订的环保法将环境保护纳入学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对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来说,意义就不一样了,环境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了,必须要重视起来。”张弛说。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曹明德也把此次修订环保法看做是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从教育的长远效果来看,环境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再也没有时间可耽误了,一定要从现在开始,从少年儿童抓起、从在校学生抓起。”曹明德说,“环境教育需要在全社会普及,必须要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的各个阶段当中,最好是有专门的立法去进行约束和规范。”

他认为,就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而言,进行环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人都还认为环保是政府机关的事,是企业事业等污染者的事。实际上环境保护应该是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的事业。法律的实施需要靠社会中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自觉遵守,因此公民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

曹明德认为,要想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一方面需要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这就需要进行环境教育;另一方面要从法律上保障环境教育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课程当中去,可以想象效果将会非常明显。在校学生通过环保课程学习而增强了环保意识,那么他们将来不论是作为企业家、政府官员,或作为法官、检察官,甚至是立法者,抑或是作为普通的消费者,带着这种意识去支配自己的行为,对我国环境资源的保护将会发生重要影响。”曹明德说。

    

地方法规先行

南京市环保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梅益凤认为,环保法里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涉及环境教育,还仅是侧重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和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价值观的培养等问题。

“现在已经有几个城市在搞试点了,我希望能够尽快有一部专项法规出台。如果能从国家的层面提出来,那么不仅是内容方面,还有资金保障、流程运作、评价考核等,都可以得到明确,这样就能保证环境教育有序开展,取得更好的效果。”梅益凤说。

事实上,2012年宁夏出台全国第一部环境教育地方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作为国内除台湾地区外第一部具有探索性、开创性的地方立法,这在我国环境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近年来,南京市也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借鉴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加强南京市的环境教育工作。

梅益凤表示,每部法律的出台均不易,计划在今年出台一个南京市环境教育的指导意见,为立法做前期的准备。

江苏省生态法学研究会理事单平基认为,修改环保法,其实是当前环境现状倒逼的行为。但是涉及环境教育的部分依然还是太少,也并没有细化。“如果能够在教育法里对这一块内容也有所提及的话会更好。”

曹明德也认为,新修订的环保法里面关于环境教育的内容还是过于笼统,依然还是倡导的性质更多些。“对环境教育专门进行立法才能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立法后就能对课程的具体设置、主管部门的职责、违法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款。”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最主要的原因与我国教育理念中的应试教育有关。

 相关法律是否能够尽快出台,曹明德对此并不乐观。他说:“很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包括学者都在倡导环境教育立法,但是国家的立法事项很多,最高立法机关会根据这些事项的紧迫程度安排相应的立法议程。目前来看,环境教育很难排进近两年的立法议程之中,主要原因是环境教育没有受到真正的应有的重视。”

张弛建议,环境教育立法可以由教育部门来牵头,把环境保护融入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中去。“环保法刚刚修订过,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问题,都是不可预估的。教育部门该怎样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怎样进行评价考核,都需要通过实践进行磨合。”

他认为,尽管从全国层面来讲,近几年出台环境教育专项法律法规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各省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目前国内一些省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得很好,甚至还提出了生态建省、生态建市这样的理念,把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提得很高。在这样的省市出台环境教育的专项法规还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