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天价”月饼戴上“紧箍咒”

  为落实《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要求,推动月饼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专题研究做好遏制“天价”月饼工作。

  2022年,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不仅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还对包装材料提出相关要求;2023年国家修订发布GB/T 19855-2023《月饼质量通则》明确,月饼馅料不应使用鱼翅等野生保护动物食材,不宜使用燕窝等名贵珍稀食材。这无异于给月饼戴上了一个“紧箍咒”。但要让这个“紧箍咒”真正发挥作用,恐怕仍需多方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拧成一股绳。

  把好生产关。前些年,受商业信息、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刺激,许多高档月饼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和发展。甚至有的食品加工企业为了逃避监管,选择在偏远地区建厂扎根,针对不同群体生产出不同类别的高档月饼。因此,要从生产环节编织严密防护网,依法严格监管高价奢华月饼。比如,要求经营者生产、销售盒装月饼严格遵守关于食品包装的强制性标准,不得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从根源上遏制“天价”月饼,不让其流向市场。

  盯紧销售关。月饼出厂后,为了增加利润,提高竞争力,一些销售商往往以搭售其他商品的方式混合销售,消费者为了购买月饼可能会多花费数倍于月饼的钱打包购买,无形中增加了经济负担。要依据四部门文件精神,要求经营者不得以礼盒等形式将月饼同其他产品混合销售,给月饼瘦瘦身,最大限度地挤压价格水分,既让经营者有利可图,又令消费者承受得起,这样才会有助于促进月饼行业健康发展。

  矫正消费观。在信息化时代,许多人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从炫耀性消费到策略性消费,从习惯跟风到彰显个性,从重物质到重体验,从追逐奢侈到品位至上,总体变得更加理性和精明。但还有少数人消费观念出现严重“偏差”,有的人仍以赠送或收到“天价”月饼为荣,常常是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甚至由此衍生出作风问题。近几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开通公款送月饼等“四风”问题举报窗口,注重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既给“天价”月饼戴上“紧箍咒”,又铲除奢靡之风赖以滋生的土壤。只要持之以恒依法依规保持高压态势,“天价”月饼既不会有人生产,更不会有人购买,奢靡之风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给“天价”月饼戴上“紧箍咒”,让其退出历史舞台,局部的经济效益可能暂时受到一些影响,但从长远看,不仅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形成丰厚的社会效益,避免产生“破窗效应”。当包装简约、价格适中、营养健康的月饼占据市场主流,让月饼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一个载体,回归它作为一种普通节日食品的本质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