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中院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厚植法治沃土,赋能企业扬帆远航


  “只要扫一下二维码,我的问题就立即反映到相关部门,很快就有了回音……”近日,在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与会的企业家切实感受到了吉林市中院“暖企、惠企、护企”的司法护航。

  今年以来,吉林市中院研究制定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积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从严落实涉企司法监督等六个方面制定20条具体措施,建立调度督导、总结典型、专项督察等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公平、规范、智慧、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吉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府院联动,合力破解涉企难题

  “生产线的轰鸣声终于又响起来了!”近日,蛟河市人民法院启动府院联动“引擎”,在政府招商引资帮助下,将手握39个“国药准字”批文的某药业公司,脱困重整并重新开始生产。

  为了助力困难企业重获生机,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吉林市中院积极健全企业诉求办理机制,建立企业司法需求办理跟踪台账,加大涉企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预警、诉求办理力度。定期开展以案释法,增强企业依法经营和防范风险意识。同时,制发高质量司法建议,促进监管部门依法履职、强化监管,保障市场主体安全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制发司法建议20余个,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和行政案件败诉分析报告5份;办理企业诉求65件,解除限制高消费等惩戒措施297项,审结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案件871件,执行到位金额4575.3万元。

  此外,吉林市中院严格落实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对国有、民营等各种所有制经济,做到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违法犯罪一律依法处罚;建立涉企强制措施社会影响评估制度,努力使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今年以来,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案件3件,挽回损失1400余万元,适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案件1306件,真正做到公平正义可感可及,企业发展有法可依。

  吉林市中院充分发挥府院联动优势,与吉林市公安局建立落实查人找物、拘调衔接、打击拒执、快速反应、日常联络等五个方面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人难找、财产难寻等难题。公安局依托拘留所设立“被拘留人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室”,做好拘调衔接;法院执行110线索举报电话与公安110报警服务平台实现对接,依法果断处置各类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公安机关共协助两级法院成功找到394名被执行人,执结案件298件,执行到位700余万元,协助拘留48人;法院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执罪案件6件,有力推动了当事人胜诉权益得以及时高效兑现。


  便捷通道,高效化解涉企纠纷

  “我们专利申请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多亏船营区法院法官的指导把关……”据悉,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联合区人民检察院、吉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船营分局等,在吉林省公路机械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为企业专利申请等提供全流程法律支持,助力吉林省公路机械有限公司“一种防粘型再生滚筒”等专利成功获批。

  吉林市中院大力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持续强化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案件审理,实行涉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民事、行政、刑事)审判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司法保护的整体效能和综合效能。

  该院还积极畅通涉企诉讼绿色通道,强化涉企纠纷调解,规范涉企案件审判,高效兑现企业胜诉权益,最大化降低企业涉诉成本。开通涉企诉讼立案“绿色通道”,为涉企案件卷宗加盖“绿戳”,今年以来已快速立案6485件。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诉调对接意见,完善联合接访、联合研判、联合调处等工作机制,建立专家、学者等多方力量参与的调解人才库,今年以来,推进涉企案件先行调解2670件,其中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调解776件,涉企纠纷调解室调解362件,多部门联调136件,切实实现了定分止争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转变。


  精准护航,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民间借款转账支付还是现金支付安全?遇到‘砍头息’怎么办?利息高于多少不受法律保护?……”近日,在某米业公司会议室,永吉县粮食行业协会会员及企业负责人汇聚一堂,专程来听永吉县人民法院岔路河法庭法官的普法讲座。

  岔路河法庭下辖四个乡镇和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辖区全域被纳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有16家大型稻米加工企业和149个家庭农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万昌大米”就出自这里,是名副其实的“粮仓”。

  近年来,岔路河法庭根据农业生产特点,总结出“三端四段”法律风险防控法:在种植端,开展“春耕法律讲堂”,发放风险防控手册,覆盖500余户种植户;在加工端,指导26家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审查产品质量标准50余次;在销售端,举办8次法律培训,助力企业规避合同风险,将司法服务嵌入农业生产全流程。2024年以来,已化解涉农涉企纠纷114件,为村民守住300余万元“钱袋子”。

  蛟河市法院天岗法庭创新推出“法庭+商会”“法庭+工会”“法庭+行管”“法庭+专家”的“四个+”调解工作法,为当地石材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今年以来,落实“吉字号”品牌司法保护,依法保护14个知名企业品牌不受侵犯;审结涉文旅产业、冰雪旅游产业、农业特色产业案件14件,落实服务保障特色产业发展具体措施2项。

  下一步,吉林市两级法院将持续深化府院联动机制建设,优化升级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新时代新江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