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预约不能成为银发游的“门槛”
景区售票处前的空地上竖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购票二维码展板,喇叭里循环提示游客线上购票,一名老年人因没有提前线上购票只能无奈离开……现在一些景点仅实行在线售票或主要实行在线售票,旅游旺季和节假日,经常线上就把票卖完了,这对部分不会使用在线售票系统买票、抢票的老年人很不友好。
近年来,线上预约售票已成各地景区“标配”。游客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第三方平台,就能快速完成购票、支付与预约。这一模式大幅提升了景区管理效率,优化了游客的体验,还能有效分流客流、缓解现场拥堵。但当“在线预约”变成唯一购票途径时,却让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犯了难。
线上预约是趋势,但绝非“唯一选项”。将其作为唯一途径,不仅对老年人群体不公平,更违背法律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明确规定老年人等群体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享受便利和优惠。景区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本应秉持包容公平原则,为老年人群体提供更多适老化服务,可部分景区却以“数字化”为名,压缩线下窗口、减少人工服务,甚至让线下票额“僧多粥少”、转瞬售罄。这种做法,既是对适老化服务的认知偏差,更有借数字化之名缩减成本、规避责任之嫌,让便民技术成了排斥老人的“门槛”。
某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国内旅游市场中50岁以上用户占比10%,且该群体消费水平达平均水平的3倍。这部分群体蕴含的消费潜力不容小觑。当前各地都在抢抓机遇打造高质量银发旅游服务,而解决老年人群体购票难问题,正是打通银发旅游入口、激活这部分人群消费潜力的第一步。
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要不断健全适老化相关法规制度,为银发旅游筑牢制度基础。相关部门应探索出台景区适老化服务细则,明确线下售票窗口数量比例、老年免预约票配额,并将其纳入景区质量评级体系。对落实不力的景区,实施有效惩戒,以制度倒逼服务落地。
同时,要推动线上线下协同,构建多元购票体系。购票平台需增设老年模式,简化流程、放大字体图标、增加语音引导,增设一键购票功能。景区可以在现场设立助老服务岗,帮助老人解决线上操作难题,同时保障线下购票渠道“不打烊”,真正做到线上便捷、线下兜底。
科技进步从不是“嫌老爱幼”,技术的本质是赋能与包容,银发旅途的风景更不应被“在线预约”遮蔽。让老年人群体从容走进景区、享受旅途,是对个体尊严的尊重,更是社会文明的试金石。在技术发展的路上,为“慢行者”留一扇门、点一盏灯,高质量的银发旅游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