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客健康权容不得装修套路
前不久,“男子6万月租住进甲醛房”登上热搜。此后又有媒体报道,北京冯先生租下“网红风”三居室,却被甲醛超标逼得维权近两年;杭州李女士租到“串串房”,投诉无门后闹到法院……随着住房租赁市场规模扩大,被称为“串串房”的问题房源屡见不鲜——这类由炒房客低价收购后,用劣质材料快速装修的房屋,因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被租客称为“隐形健康杀手”。而当租客发现问题要求维权时,常遭遇检测报告造假、责任相互推诿、投诉渠道不畅等多重阻碍,维权之路举步维艰。这不是“租房的代价”,而是健康权被漠视的痛。
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权”。但“串串房”乱象背后,是对健康权的保护缺位:合同条款被中介变成“文字游戏”,装修质量标准成为“真空地带”;租客维权成本高、周期长,检测费、时间精力往往超过租金本身,最终只能“忍气吞声”。
维权缺位不该成为常态,必须用法律手段为健康权划出底线。监管要动真格,研究出台租赁房屋空气质量强制检测标准,将检测报告作为合同必备附件;合同要明底线,明确装修材料等级、空气质量责任条款,让“装修质量”不再“隐形”;处罚要更严格,建立中介“黑名单”,对使用劣质材料、伪造检测报告的行为严肃追责,提高违法成本;平台要担责任,要求房源公示检测报告,让“阳光”照进每一个出租屋。
住有所居是刚需,是最基本的民生。当每一间出租房都能经得起健康检验,当每一次维权都能得到及时回应,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租得安心、住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