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瓮安县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创新构建三维教育体系


  社区矫正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引导,能够帮助矫正对象重塑价值观,提升法治意识,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近年来,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司法局以教育为核心,创新构建“基础+分类+特色”三维教育体系,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384人,脱管漏管“零发生”,为基层平安建设筑牢防线。


  夯实基础教育,筑牢规范化矫正根基

  围绕“必修课强根基、选修课补短板、实践课促转化”,瓮安县司法局打出组合拳。通过专题讲座、知识测试强化法治观念,开设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课程,累计惠及700余人次,组织80余场公益活动,让矫正对象在服务社会中重塑价值观。

  在教育方式上,创新“线上+线下”双轨机制。线上依托“贵州省社区矫正智慧管理系统”,上传普法视频、心理微课等课程,实现学习“随时可学、随地可学”;线下实行“每月集中教育+每周个别谈话”制度,累计开展集中教育390场次,个别谈话4900余人次。在考核机制上,实施“月考核+季评定”动态管理,建立“一人一档”跟踪台账,将考核结果与管理等级挂钩,形成“以考促学、以评促改”的良性循环。


  推行分类教育,提升精准化矫正质效

  针对矫正对象的个体差异,瓮安县司法局实施“类型化分析、需求化响应、风险化管控”策略。聚焦非法经营、电诈等5类高发犯罪,开展48场专题教育;为婚姻家庭纠纷对象开设《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专题课,为就业困难者举办19场技能培训。对23名高风险对象,组建“矫正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小组,“一人一方案”实施干预帮扶。


  打造特色教育,激发社会化矫正活力

  瓮安县司法局以“体验式感悟、案例式警示、文化式浸润”为路径,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创新“情景体验”教育,组织矫正对象参观监狱,通过“高墙内外”对比教育,强化“自由可贵”意识;开展团体辅导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矫正对象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以案释法”活动,邀请专业人员解析真实案例,覆盖矫正对象800余人次。

  下一步,瓮安县司法局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开发VR沉浸式教育课程,打造“醉驾毒驾体验”“虚拟监狱体验”等场景,引入大数据评估矫正质量,构建社会化帮扶网络,提升教育吸引力。同时总结“三维教育体系”经验,力争将其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瓮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