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牌人民调解员张青彬:解开当事人心中的“疙瘩”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金牌人民调解员”,邯郸市曲周县司法局派驻县法院非诉争议解决中心的人民调解员张青彬扎根基层调解岗位8年来,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他深耕调解业务,钻研法律法规,积极替党分忧、为民解困,从一名调解新手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
从业8年间,他累计受理民事纠纷案件1600余起,成功调解1530余起,调解成功率96%。
人大代表扎根基层
化解“千结”促和谐
年近六旬的张青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自学法律专业取得大专学历,曾任乡政府职员、曲周县畜牧局饲料执法大队大队长;2004年成为曲周县“爱心车队”的出租车司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他累计参与车祸救援130多起,抢救伤员280余人,还协助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20余人,解救误入传销团伙的女大学生和社会青年12人,参与救火行动17次,在当地以见义勇为和公益奉献闻名;2010年起,他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40余项荣誉,曾5次到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在成为人民调解员的这8年来,张青彬经手过1600余起大大小小的案件,其中不少是牵扯经济利益的家庭纷争。张青彬对此深有体会:“调处这些案子,依法依规自不必说,关键还是要拎清‘情’和‘理’,亲情唤醒了,道理讲透了,案子也就调个八九不离十了。”
张青彬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他参与调解的一起姐弟借贷纠纷。李某芳、李某永是姐弟关系,2020年初,李某永以买车为由向姐姐李某芳借款8万元,李某永向李某芳出具了借款证明,约定2020年底偿还。年底借款到期,弟弟还了3万元后再无下文。姐姐多次催讨未果,弟弟拒不偿还,姐姐无奈将弟弟诉至曲周县人民法院。调解过程中,张青彬以情动人、以法明理,反复劝说:“血浓于水的亲情,怎能被金钱冲淡?”在张青彬一次次耐心疏导下,姐弟俩冰封的心逐渐融化,最终重归于好,达成调解协议。
无独有偶,2023年发生的一起姑嫂借贷纠纷,张青彬也是用亲情感召的办法成功调解的。苏某与刘某本是姑嫂关系,两人感情一向不错。苏某知道刘某有意买房,便以自己在房地产公司有“关系”为由,让刘某向自己转账委托购买楼房,累计转账16万元。后因种种原因,苏某未能办成,房款也久拖不退,姑嫂关系闹僵了,刘某一纸诉状将苏某起诉至曲周县人民法院。张青彬在曲周县法院非诉争议解决中心受理这起案件后,采用“面对面”的调解方式,仍主打一个“情”和“理”,劝告双方:本是一家人,疙瘩宜解不宜结,不要因小失大。劝苏某主动向刘某认错和解,尽最大努力还款;劝刘某看在亲情份上,宽限时日,容小姑子筹款还钱。在张青彬的耐心劝说下,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妥善修补了亲情裂痕。
救场如救火
结婚现场调停“下轿礼”
“作为人民调解员,遇到的民间纠纷可谓五花八门,只有想不到,没有碰不到。”不久前,张青彬就调解了一起颇具戏剧性的婚礼现场纠纷。
今年5月某日上午,一通急促的电话打到张青彬的手机上。来电者是新郎母亲李大姐,她焦急地说:新娘已接到门口,却因娘家临时索要高额“下轿礼”,婚礼几近停滞,新郎新娘双方亲戚因此在大街上吵闹对峙,希望张青彬赶紧到村里调解。
这份信任源于两个月前:这对新人曾闹过纠纷,差一点解除婚约,还闹到了法院。后来经过张青彬耐心调解,两人重归于好,答应继续履行婚约。新郎的母亲对张青彬的调解表示感谢。岂料好事多磨,大婚之日又节外生枝。出于信任,新郞的母亲第一时间想起了张青彬。
救场如救火,张青彬二话没说,立即驱车前往现场。赶到现场后,他首先稳住局面,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随后把双方“管事”的亲戚叫到一起,以情说法、阐明利害,引导双方各退一小步,为新郎新娘通向幸福婚姻殿堂让出一大步。最终双方找到平衡点,婚礼得以继续进行。
“虽是三言两语的调解,却也赢得了在场群众的广泛赞许。”张青彬说,新郎的母亲为了感谢张青彬“救场”之恩,硬是塞到张青彬怀里两条香烟,但被张青彬婉言谢绝。张青彬坦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从事调解工作的原则立场,人民群众的信任是对我调解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励,看到小夫妻顺利走进婚姻殿堂,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和满足了。”
无惧棘手案子
秉持公道敢担当
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早已是张青彬调解工作的常态。曾经有同行拍着他的肩膀劝道:“老张,你这么拼命图个啥?遇到刺儿头,别人躲还躲不及,你却不在乎、不含糊。这么大岁数了,万一摊上什么事儿,你哭都来不及!”
回首8年来调解的1600余起案子,棘手的案子、刺儿头当事人,张青彬没少遇到过。“但困难挑战从未使我动摇过、畏惧过。人民是我坚强的后盾,我没什么好怕的!”
去年,张青彬接到一起农民工讨薪案,曲周县某房地产项目承包商曹某拒绝支付农民工高某等人4万元工资款。曹某起初对调解极度抵触,甚至电话威胁张青彬:“再管闲事就要给你找事儿!”面对赤裸裸的威胁,张青彬毫无惧色,多次联系曹某无果后,张青彬主动找到了曹某所在的门市,向曹某和他的妻子面陈法律的利害,义正词严警告曹某,拖欠农民工工资需承担的法律后果,甚至可能影响其子女的工作和前程。曹某的妻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就同张青彬一起劝说曹某,最终与农民工达成调解协议,曹某偿还了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款。
多年的担当与智慧,使张青彬成功化解多起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陈年积案与疑难纠纷。以曲周镇李某两兄弟延续多年的田界纠纷为例,案情典型复杂引发广泛关注,甚至吸引了中央电视台《乡里乡亲》栏目组进行深入专题报道。2023年盛夏,张青彬受命奔赴北京调解这起迁延二十余年的信访老案。简陋的住宿条件、紧张的调解日程,张青彬争分夺秒、废寝忘食,最终成功化解矛盾,李某兄弟当场息诉罢访,这桩跨越经年的“骨头案”得以圆满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时,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者,张青彬深知责任使命。在采访结束时,张青彬言辞恳切地表示:“这是嘱托,更是使命!未来,我将继续秉持公道正直,以浩然正气传递公平正义,竭尽所能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愿景照进现实,为社会和谐稳定筑牢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