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安全绝不能被“切筋断梁”
据新华社报道,湖南长沙一住宅小区部分精装房被曝房梁受损,或被切断钢筋,或被凿除底部混凝土。业主非常担忧房屋的质量安全。记者在该小区B区3、9、10栋走访10余户房屋,均发现了次梁梁端底部混凝土被部分凿除、钢筋被切断的现象。被切断的钢筋少则两三根,多则10余根。这些售价超300万元的“标杆精装房”,交付即成“惊装房”,钢筋断裂声里,敲碎的不仅是业主的安居梦,更是建筑行业的安全底线。
钢筋是建筑的“骨骼”,承重梁则是房屋的“脊梁”。188平方米的大户型,次梁钢筋被切断8根、保护层凿损9厘米——这样的“手术”,绝非偶然失误。从开发商“为装吊门剔凿保护层”的轻描淡写,到检测机构初期仅抽检3户便得出“不影响整体安全”的结论,再到竣工验收时314户“集体达标”的荒诞,每个环节都像精密咬合的齿轮,将安全规范挤到了角落。当“赶工期”“降成本”成为优先级,当“精装”异化为“惊装”,钢筋的断裂声里,藏着行业对“居住本质”的集体背叛。
更令人脊背发凉的是这种“流水线式破坏”的普遍性。媒体调查发现,类似“承重墙空洞”“钢筋裸露”的精装房质量问题并非孤例。某些房地产企业把安全规范当“弹性标准”,监理单位成了“睁眼瞎”,检测机构成了“盖章机”,竣工验收成了“走过场”。当每个环节都为利益让步,结构安全自然成了“最不重要的细节”。
建筑安全容不得“差不多”。业内专家警示,主筋切断会削弱梁端抗剪能力,批量损伤更会降低建筑抗震冗余度。试想,当楼内住户陆续搬入家具、添丁进口,原本“局部破损”的次梁能否承受叠加的荷载?当暴雨来袭、地震突发,被“开槽”的结构能否扛住冲击?所谓“整体安全”,从来不是“头痛医头”的侥幸,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严谨。
要让“惊装房”回归“安居房”,需把安全底线焊死在每个环节。监管部门要跳出“事后灭火”的困局,从设计审查、施工监管到竣工验收,全程植入“随机抽查+第三方飞行检查”的硬约束,让“流水线操作”无处遁形。房地产企业要把精装二字刻进责任里,少算成本账,多算良心账。
住房是群众安身立命之所,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今天,住房品质直接关系家庭生活质量。保障房屋质量安全,让每套住房的品质都能经得起时间检验,才能更好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