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打造“行走的法治思政课”
如何让法治教育摆脱说教,真正入脑入心?山东省临清市以运河文化为魂,创新打造“运河思政 临清印迹”法治思政课,将法治元素深度融入青少年学习生活全周期。从开学第一课到学期实践,从离校叮嘱到暑期共治,一场场沉浸式、互动式的法治体验,正悄然为青少年注入法治基因与安全素养。
专业赋能,筑牢法治教育根基
临清市的法治思政教育始于精心的顶层设计与专业力量的深度介入。今年春季开学前夕,临清市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市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交警队及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和法学专家、学校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开学法治第一课”方案,确保课程的专业性与实效性。通过深挖临清本地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指导打造“听得懂、记得住、有共鸣”的特色法治课。逸夫实验小学课堂上,《西游记》故事巧妙阐释法律红线;戴湾镇中心小学则通过AI复原的“戴湾闸”影像,生动诠释“规则保障畅通,法治维护秩序”的古今真谛。
沉浸实践,让法律知识“活”起来
项目式学习深化认知。“运河思政 法治护航”专题座谈会明确了“专题学习+实践体验”的项目式方案;明德中学成立全市首个“德法学社”,学生探访政法一线及本地产业,在实践中感知法律运行;实验高中的学生则在专家指导下完成《运河商埠法治密码研究报告》,探寻传统法治智慧。
角色扮演强化体验。京华小学的“运河小检察官”身着制服,在检察官指导下模拟分析案件、整理证据,感受司法庄严;大辛庄中学教室变身“法庭”,学生穿上法袍敲响法槌,亲历庭审全过程。
榜样力量点燃理想。京华中学“特警进校园”活动中,防暴盾牌的“重量”成为守护责任的具象表达。操作装备、观看实战,特警的英勇形象化作榜样,“长大后我也要保护大家”的誓言在校园回响。
安全守护,贯穿成长关键节点
临清法治教育紧盯青少年安全风险点,精准滴灌,织密防护网。
临近学期结束时,临清市公安局民警张楠联合法学专家走进明德中学,聚焦“守护身体隐私”“警惕青春雷区”等主题,结合真实案例剖析风险,传授“冷静逃脱、及时求助、留存证据”自保口诀,为离校安全意识再紧弦。
暑假中,临清市司法局启动“法治护航·平安暑假”行动,16个镇街司法所在法学专家支持下化身“法治轻骑兵”,深入校园、社区、村庄开展安全宣传。精心制作的《暑期法治安全提示》彩页送达每位家长手中,覆盖防溺水、防诈骗、防网瘾要点,并附法律服务二维码。
各镇街因地制宜筑牢防线,烟店镇开展沉浸式防溺水演练;魏湾镇强化巡逻与预警提醒;戴湾镇启动“政法+妇联+N”留守儿童关爱计划;金郝庄镇构建“警网协同”机制,合力织密暑期安全防护网。
青春共治,激发青少年主人翁意识
今年暑期,“德法雏鹰·青春共治”项目成为新亮点。在知更鸟志愿服务中心大学生志愿者和法学专家引领下,明德中学“德法学社”社团的初中生们围绕未成年人安全议题开展社会调研。
“校门口减速带要加强”“暑期体育活动场所应该定期检查安全情况”……孩子们正从“被保护者”转变为社会治理的“小主人”和“建议者”,在实践中深化责任与担当。
“行走的法治思政课”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与形式壁垒,以深厚运河文化为底蕴,整合政法专业力量与教育资源,通过项目化设计、沉浸式体验和全周期守护,将抽象条文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命教育。“大学+中学”思政一体化的探索,更在青少年心中深植法治信仰与社会责任感,为新时代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临清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