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签署涉外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

  本报讯(记者王蓉 韩美玲 □周洋) 近日,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签署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并召开座谈会深入交流。

  会上,双方签署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并就涉外法治人才实践教学优化、涉外法治实务课程体系开发、涉外法治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展开讨论。

  会议指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身处服务中国—东盟经贸往来的司法一线,在涉外民商事审判、国际规则适用、域外法查明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典型案例资源。双方要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在合作中协力共进,为建设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靠前探索、作出贡献。要尽快推动合作框架协议落地,细化条款。要协同培育法治人才,在课堂共建、互派师生方面加强合作,实现教学相长。要强化创新,提升广西涉外法律服务效能,打造广西特色理论成果,扩大影响力。要拓展合作领域与深度,在人才培养、法治文化传播、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等方面探索新模式,加强互动交流,共同服务广西涉外法治建设。

  据了解,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将持续深化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的合作,探索创新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协力提升涉外司法实务、前沿理论研究、法治人才培养等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