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威县创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民情通办”

走进一扇门 终结闹心事


  物业纠纷僵持不下、债务拖欠讨要无门、土地边界争吵不休……不管是“剑拔弩张”的激烈冲突,还是“积怨已久”的陈年旧账,有矛盾纠纷就找威县综治中心。这里确保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这里的“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创新构建“一中心牵总、双‘枫桥’联动、三体系贯通”的社会治安防控模式,通过科技赋能、多元共治、源头预防,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风险隐患源头防控,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科技赋能“中枢大脑”

  走进威县综治中心指挥大厅,一块电子屏实时显示着网格事件、民情诉求、重点区域监控等数据,工作人员通过“民情通办平台”“雪亮工程”“网格管理平台”等八大信息化系统,动态追踪县域治安态势,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公安局、法院、司法局、信访局等6部门常驻办公,妇联等重点部门按需轮驻,并引入“帮大哥”调解室、心理咨询团队等社会力量,形成“常驻+轮驻+随驻”的协同治理机制,群众只需进“一扇门”即可解决法律咨询、矛盾调解、信访受理等9类问题。

  “过去有纠纷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到综治中心‘一站式’搞定。”居民王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她与邻居因占用公共走廊引发矛盾,综治中心收到反映后,通过“智能分派系统”将案件推送至调解员张志培,依托“品牌调解室”促成双方达成协议,4年积怨一朝化解。

  这起纠纷的快速分派和解决,得益于威县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打造的“中枢大脑”,纵向联通县乡村三级,横向联动县直各部门。

  据介绍,威县综治中心设有研判室和网格指挥中心,负责对中心的运行进行统筹指挥,包括数据汇总、分析、研判,组织成立调解小组、工作专班等,对矛盾纠纷集中受理分流,实现简易问题村级办、复杂问题镇级办、疑难问题县级办;统筹调度全县基层治理资源,对重大风险隐患启动多部门联合处置预案,实现跨层级、跨部门高效协同联动,实现难事不出县。

  为提升治理精准度,该中心还建立“八维数据分析模型”,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事件来源、类型、处理进度等矛盾纠纷实现风险研判和智能预警。

  威县综治中心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该县充分利用数智技术,推动综治中心成为集信息采集、视频集成、分流转办、分析研判、动态感知、指挥调度于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智慧中枢。截至目前,已累计向乡镇和部门下达指令19条,提供决策建议15件,推动98.2%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


  民声民意“民情通办”

  “扫个码很快就解决了。”如今,在威县很多地方张贴的“民情码”,正成为群众反映诉求的便捷渠道,群众诉求“码上说”,相关部门就能“马上办”。

  为畅通群众意见建议表达渠道,威县综治中心依托“民情通办”智慧服务平台,通过整合12345热线、“书记信箱”、党政门户网等15个政务服务平台资源,群众可上传文字、图片、视频等“一键反映”诉求。平台通过智能分类技术,自动识别问题类型并分级推送至责任部门和属地乡镇,同时微信提醒相关负责同志及时办理,实现“群众码上说、政府马上办”。该县民情办公室负责全程跟踪盯办,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核实、移交、督办和反馈,解决群众各种急难愁盼问题。

  居民郭先生通过扫码向平台提出“公交捎货难”问题后,综治中心组织交通部门、公交公司联合会商,并迅速制定出惠民便民方案,全县公交车立即施行免费为群众和商家提供捎货、捎件服务,日均解决群众“小需求”200余件。截至目前,平台累计受理诉求5.6万件,解决率98.1%,被群众赞誉为“指尖上的‘枫桥经验’”。

  针对欠薪、拆迁等“硬骨头”领域的群众诉求,威县创新“行业枫桥”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懂行规、知行情、说行话、了行事”优势,组建房地产、医疗、劳资等16个行业调解组织,建立“四病四治”机制。针对简单纠纷的“小病”进行快治,由网格员或调解员“接单即办”,1日内反馈结果;针对“难病”进行联治,跨部门难题启动“1+1+N”机制,即1个中心统筹、1个平台调度、N个部门联动,坚持“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中心当好“吹哨员”、平台履职“发令员”、涉及部门当好“报到员”,由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联席会商,实现“三员”联合行动、多元调处;针对“积病”紧紧盯治,通过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攻坚历史遗留问题,通过“一案一专班”推动矛盾纠纷彻底解决,坚决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针对“未病”则要早治,依托“五老”队伍、网格员、政法干警等“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截至目前,已排查隐患4300条,提前介入化解率达89%。


  三级体系织密防控网

  威县在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中,打造了县级解纷“终点站”、乡镇调解“主阵地”、村级防范“前哨所”,织密县乡村三级闭环治理防控网络,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县综治中心,整合矛盾调处、信访化解、劳动争议、诉讼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困难帮扶、心理疏导、建议征集等9大功能,设置引导受理、多元调解、指挥调度三大功能区,设立品牌调解室、心理疏导室、视频调解室等3个功能科室,实现矛盾纠纷、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集成集办,让群众“最多跑一地”。

  为进一步提高乡镇化解矛盾能力,威县推进16个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并推行“派出所、司法所、法庭+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专家”的“3+5”工作法,建立“每周会商”制度,推动风险隐患联治、重点人员联管、突发事件联处,实现大事不出镇。据介绍,今年以来该县各乡镇化解宅基地纠纷、家庭矛盾纠纷等“镇级难题”300余件。

  村级是发现矛盾、解决问题的第一线,也是防范矛盾纠纷的“前哨所”,为了全方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威县在522个村庄建设村级“调处站”,实现全县村级“调处站”全覆盖,4300名网格员实行“一日双巡”,通过“民情日记本”记录矛盾纠纷隐患,坚持“网格排查+即时调解”,构建社会治安风险排查化解第一道防线。

  据介绍,自威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来,从公交捎货、邻里纠纷等群众“身边事”破题,用科技手段打通治理堵点,用共治思维激活基层力量,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全县接触式信访量同比下降34%,群众矛盾化解满意度达96.5%,相关经验获评河北省“枫桥式工作法”并入选《平安中国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