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速览
关键词:庄子 孔子 仁义 在宥
庄子对仁义的批驳是学人服膺于司马迁“庄子诋訾孔子”之说的核心缘由。庄子所言之仁义,是一种兼具规范功能与评价功能的统一道德准则。在庄子看来,仁义之治业已显露出诸多弊症,因而不再适用于庄子所处的时代。庄子肯定仁义是古之至人基于对天道的体悟而制定的规范,但这些规范随着时移势易,反倒会成为欺世之德。因此,庄子提出以洞悉天道的至人建政,以在宥之法取代被滥用的仁义之治,达成治法与天道相统一的“内圣外王”局面。
——摘自《法学评论》2025年第4期邵方著《庄儒之间属天的链接——以庄子对仁义的批驳为视角》
关键词:墨家 城守各篇 号令
墨家军略理论曾显扬于战国,凝练为《墨子》城守各篇并流传至今,是提炼墨家法律思想以及战国军事法制的珍稀篇章。城守之法虽属特殊领域之军事法,但在兵刑思潮盛行之际亦含有法令治道的共通原理,呈现出公共性、威效性、等级性的基本原则。依循着维系公共安全、依赖严刑惩治的宗旨,墨家建立起一套涵盖人身控制、纠察告奸、职务任用、组织动员、罪责连带、物资征收与资源流通各方面的法律机制。“城禁”部分展现出细密的禁止性规范,设置多种罪名严厉惩治官民罪行,应与东周成文法运动深有关联。墨家法令中的丰厚赏赐与严密刑罚,还反映出彼时流行“赏刑”话语的广泛实践,亦存在影响秦汉法律的因缘。
——摘自《当代法学》2025年第4期马腾著《墨守成规:〈墨子〉“城守各篇”的法律思想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