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构建全链条基层治理体系

“3×3”工作法解锁基层矛盾纠纷法治化化解新密码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司法局立足辖区实际,创新推出“3×3”工作法(即“三前移”“三强化”“三模式”)。构建起“源头预防—精准排查—多元化解”全链条治理体系,探索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特色实践路径。这一工作法不仅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更以法治思维重塑了基层治理的逻辑链条,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前移”夯实法治根基

  普法宣传前移。观山湖区将流动人员、未成年人等六类人群列为普法重点,整合“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力量,构建“精准滴灌”式普法网络。今年以来,全区开展普法活动42场、法治讲座12场,培养“法律明白人”65名,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法律服务前移。观山湖区搭建的“区—街道—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通过12348热线、微信工作群实现“掌上办”,让辖区居民不用跑远路,线上就能咨询律师。通过这一工作方式,今年已接待法律咨询104人次,审查合同38件。

  法治审核前移。观山湖区建立“区街联合”法治审核机制,将法治审核嵌入政府决策流程,从源头上规避执法风险。


  “三强化”精准排查风险

  条块整合强化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司法所与综治中心合署办公,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发挥网格员“探头”作用。

  定格定人强化排查,织密风险防控网。依托网格划分“定格定人”,针对重点人群和苗头性问题,按照蓝、黄、橙、红“四色”进行风险初筛,分级分类标注。

  科技赋能强化预警,让数据“会说话”。观山湖区借助“贵州省网格化信息平台”,实现任务派发、落实反馈和数据共享。今年以来,利用该平台排查矛盾纠纷577件,成功防范15起“民转刑”案件。


  “三模式”提升调解质效

  普通案件“及时调”,注重效率与温度。针对简单矛盾,采取“随接随调”模式,注重情感疏导和法律指引,实现了94.74%的调解成功率,体现了基层治理的“人性化温度”。

  依托“老法官调解工作室”,对涉法涉诉纠纷开展“调解+司法确认”“调解+公证(仲裁)”模式。在一起辖区物业纠纷中,专业调解团队结合《物业管理条例》进行权责划分,22件行业矛盾通过“法律专家会诊”高效化解,避免了当事人诉累。

  针对复杂问题,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打破单一部门的能力局限,实现矛盾化解的“系统集成”,通过“法律专家+调解能手”联动模式,成功化解疑难纠纷。


  从“司法所样本”到“全区实践”

  既要解群众“心头结”,更要暖基层“烟火气”。目前,观山湖区已建立205个人民调解组织,覆盖婚姻家庭、劳动纠纷等全领域,1513名调解员织密基层解纷网络。2024年至今,全区调解纠纷6403件,成功率95.14%,群众安全感达97.62%。这组数据背后,是“3×3”工作法将法治思维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动实践。今后,观山湖区将继续深化“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应用,推动基层治理从“有效解纷”迈向“高效善治”,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观山湖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