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显著

编织未成年人“保护网”,守护三秦大地法治花开


  当法治课堂传来“哪吒被砸鸡蛋能求助法律援助吗?”的童声提问,工作人员俯下身,用“法律像孙悟空的金箍棒”的比喻让孩子们眼前一亮……这不是普通的课堂,而是陕西省“法援童行 护苗成长”行动中千万个温暖场景的缩影。陕西省以三级联动机制为针,以精准服务清单为线,编织出一张覆盖全省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网,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5946个名字背后的守护密码

  在延川县法援中心主任魏宏举珍藏的手册里,夹着孩子画的“法治勋章”,扉页上的太阳图案旁写着:“法律比太阳还暖”。

  2024年以来,陕西构建起省市县乡村五级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实体、热线、网络三大服务平台管理。在“12348”热线设立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专席,“7×24小时”接听未成年人法律咨询,做到有问必答、有答必准。全省累计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5912件,5946名孩子在法律帮助下重拾笑容,4907次法律咨询像暗夜灯塔,为迷茫的家庭指引方向。

  针对困境儿童群体,法援工作者带着“法治大礼包”走遍秦巴山区:在咸阳市儿童福利院,律师用皮影戏演绎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铜川市心理专家与法援律师组成“守护对子”,为每个孩子建立包含心理评估、法律需求、家庭状况的三维成长档案;当富县特教学校里的聋哑孩子踩着鼓点用手语“说”出法律小故事时,台下律师们红了眼眶。


  让公平像蒲公英一样传遍每个角落

  “这不是普通的辩护,是在修复一个孩子的未来。”律师王芳办理的涉未成年人盗窃一案中,受援人因家庭缺位误入歧途。她不仅为这名未成年人争取到减轻量刑,更说服其母亲返乡陪伴,联合社工制定“亲情修复计划”。“没有法律援助,这个破碎的家庭可能永远走不出阴影。”王芳的感慨,道出陕西法援“办一案、救一人、暖一家”的理念。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西安市法援中心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以“小案件”讲述“大道理”。某校园伤害案后,法援律师通过证据链构建为受害学生争取赔偿,同步推动学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一起跨区域抚养权纠纷中,多地法援机构联动办案,不仅帮困境儿童追回费用,更协调民政部门落实长期救助,实现法律援助与社会救助无缝衔接。

  陕西省各级法援中心多措并举强化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法律援助,重点关注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案件,健全法律援助与心理疏导、教育指导、社会救助衔接联动的一体化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在办案过程中,法援律师不仅聚焦辩护质量,更注重“案后修复”,某未成年人法援案件中,辩护律师联合心理咨询师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帮助孩子重返校园,并持续跟进心理状况,实现从“有援”到“优援”的升级,确保每一名未成年人都能获得专业的法律帮助。


  当法律变成会发光的童话

  当法援律师扮成“法治超人”走进教室时,孩子们瞬间沸腾。“超人叔叔,要是爸爸妈妈吵架怎么办?”面对连珠炮式的提问,“超人”从披风里掏出普法漫画册,用漫画故事解读校园欺凌、家庭保护等法律要点。“有个小女孩说,原来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它会蹲下来听我们说话!”参与普法宣传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从黄河之滨到秦岭脚下,陕西各地创新普法形式,让法治教育充满“少年感”。延川县的“黄河边上的法治教育研学基地”、米脂县的普法课堂、定边县走进幼儿园的“巾帼律师团”、西安市碑林区的“防治学生欺凌”普法教育活动各具特色,法治信仰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陕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等时间节点,围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校园欺凌等主题,与相关部门联动开展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主题宣讲,通过媒体直播访谈、法治情景剧展演等形式,让广大青少年线上线下参与学法。同时,在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开设为期三个月的《法律知识竞赛》专栏;依托陕西法律服务网、陕西司法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向全社会展示法律援助服务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良好形象,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法援护苗”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