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特色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之路径

构建特色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之路径

——以湘潭大学的实践探索为例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进一步推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对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要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尽快把我国法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立起来。法学教材是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法治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近年来,我国法学本科教材体系日益完善,但法学研究生教材建设还存在高质量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不足、教材内容实践性有待加强、教材建设支撑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亟须进一步完善。湘潭大学作为全国首批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聚焦社会治理、法治反腐、中非合作等法治实践问题,积极探索设置“多元化纠纷解决”“纪检监察”“非洲法务”等特色法律硕士专业方向,针对特色法律硕士人才培养需求,在反思国内高校法律硕士教材建设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特色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建设目标,探索形成了一套特色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建设模式。目前,该校已经开发了培养专业调解人才的系列教材《如何当好调解员系列丛书》、专门培养非洲法务人才的系列教材《非洲法系列丛书》、培养纪检监察人才的系列教材《法治反腐与纪检监察改革文丛》等6套系列特色教材,为培养高素质特色法律硕士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坚持“两个结合”的教材建设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在教材体系建设中,湘潭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度融入特色法律硕士教材体系建设全过程。在纠纷解决系列教材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治理实践相结合,与“和为贵”“息诉”“止讼”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在非洲法系列教材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与中非合作法治实践相结合,与“仁民爱物”“天下大同”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纪检监察教材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纪检监察实践相结合,与“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等传统廉洁文化相结合。

  推动法学研究成果向教材资源转化。《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深入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推动理论研究成果向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湘潭大学聚焦社会治理、法治反腐、中非合作等法治领域,依托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着力推动法学理论研究成果向教材体系有效转化。在上述三大领域,湘潭大学依托“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研究”“非洲国家和地区法律文本翻译、研究与数据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制度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深入推进法学研究与教材建设相融合,着力将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高水平法学教材。相关教材入选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材等。

  推动法治实践成果向教材内容转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法律硕士教育更加强调教学的实践性。依托最高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基地、司法部调解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法学会“中国-非洲法律培训基地”、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等高端教学科研平台,湘潭大学着力推动“政产学研用”有机融合,实现了法治实践成果向教学资源有效转化。构建理论专家与实务专家“联合编写教材机制”,邀请监察官、法官、检察官、调解员、公证员及律师等实务人员深度参与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编写,将实践思维、真实案例、实务技巧引入教材编写全过程,共同编写了《调解理论与实践》《非洲投资法律实务》《非洲劳动法律实务》等一批应用型法律硕士特色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充分吸纳同行专家、实务部门、在校学生、培训学员等多元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充分体现教材体系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实现与法治实践同频共振。

  推动教材体系建设向育人成效转化。湘潭大学以培养特色法律硕士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为目标,推动特色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体系“一体化”建设。在教材体系结构模块设计方面,注重基础理论模块、跨学科模块、实务技能模块的特色教材开发;在教材编撰方面,注重实务专家、其他学科专家的深度参与;在教材内容更新方面,注重吸收来自行业、机构与学生的意见反馈。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建设模式,确保培养的特色法律硕士人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有效提升特色法律硕士人才的实践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以高质量法学教材体系为抓手,培养高素质法律硕士人才。建设高质量法学教材体系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湘潭大学坚持以特色法律硕士研究生教材建设为抓手,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开发了涵盖“调解理论与实践”“纠纷解决心理学”“非洲法专题”“监察法学”“党内法规学”等特色课程,其中“调解理论与实践”在线课程覆盖30余所高校,学员规模近5万人。“监察法学”课程灵活运用“理论教学+模拟演练”授课模式,深受各级纪委监委及派驻监察机构学员的一致好评。此外,还有多门课程通过教育部“慕课西行”计划,向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西部地区高校输送教学资源。

  (执笔人:段明 蒋龙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