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守护肉制品安全

检察“清源” 舌尖无忧


  “以前挑肉卷总怕‘踩雷’,现在认准备案店,买得方便,吃得放心!”市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居民对肉类食品安全的信心。

  这份信心源自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人民检察院自2024年9月发起的一场食品安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


  科技助力暗访揪出“假羊肉”

  2024年7月,“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一条志愿者提交的线索引起渭滨区检察院检察官的警觉:某海鲜副食城的某品牌羊肉卷口感异常。

  “涉案店铺分散,警惕性高,常规调查易受阻。”接受采访时,该案主办检察官白历斌介绍,接到上述线索后,检察干警身着便装,对辖区商超、市场、餐饮店暗访摸排发现,多家店铺在售该品牌低价羊肉卷。经过综合研判,2024年9月30日,渭滨区检察院进行立案,随后,迅速组织力量,按照国家标准对居民区周边商户重点采样12批次,送检结果发现:多批羊肉卷检出鸭源性成分。至此,一场食品安全危机浮出水面。


  协同发力打出监管“组合拳”

  2024年10月9日,渭滨区检察院向区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要求严查涉案店铺并全面排查牛羊肉市场。监管部门迅速响应,突击检查出问题产品、模糊台账、缺失报告等“铁证”,当场扣押问题肉卷,责令整改并警告处罚涉案商户。

  但整治工作并未止步。渭滨区市场监管部门以此为契机,开展肉制品专项整治,出台了《关于牛羊肉经营者办理备案的通知》。“截至今年4月,已检查生产主体4户,办理牛羊肉备案17户,检查小作坊548户,整改隐患48个,查处添加剂超标案1起、罚没6741元。”白历斌表示,当地存在的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如何达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意识到问题可能跨区域存在后,渭滨检方及时将详细情况上报宝鸡市人民检察院。宝鸡市检察院研判后,部署周边县区同步抽检,确认问题普遍性后,迅速立案监督,最终,推动全市12个县区联动开展肉制品“清源”行动,实现从点到面治理。


  机制护航长效监管“长牙齿”

  为固化成果,渭滨区检察院推动建立长效机制,2024年10月28日,牵头组织区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会签《宝鸡市渭滨区肉类制品食品安全工作协作机制》,明确了信息共享流程、线索移送时限、联合执法安排及检察提前介入等细则,凝聚监管合力。

  “整改不能一阵风,监管必须‘长牙齿’。”白历斌介绍,2025年1月起,渭滨区检察院启动三轮“回头看”:首轮紧盯涉案商户整改;次轮普查备案肉铺;第三轮联合检测机构对人口密集区商超、市场“盲抽盲检”。结果令人欣慰:3处抽检点12批次样本均未检出掺杂,备案覆盖率100%。“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票据报告务必留好!”检察官在走访中反复叮嘱。


  立体普法筑牢食品安全根基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众法治意识,渭滨区检察院联合消协等单位,将“3·15”普法课堂搬到市场门口,组织干警通过展台、横幅、手册、咨询等方式,重点为群众宣讲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结合热点案例,手把手教群众辨真伪、护权益。“买到问题食品能索赔?这普法实用!”听完宣讲后,市民纷纷点赞。

  此外,针对新风险,渭滨区检察院持续发力,2025年3月,主动摸排整治辖区内销售含脱氢乙酸钠烘焙食品的行为,推动监管部门印发《停止销售告诫函》200份,并组织80余家生产企业、小作坊、商超参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培训,以“线上+线下”立体普法规范市场,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

  从一条云平台线索到全市“清源”行动,从一纸检察建议到长效协作机制,渭滨区检察院这场历时半年的食品安全保卫战,生动诠释了公益诉讼“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监督效能。如今,渭滨区的商超、餐饮店内,醒目的备案公示牌与监管二维码如同无声的“法治盾牌”,日夜守护着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