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法学会与市妇联共筑婚姻家庭矛盾调解专业防线

  本报讯(记者武浩然 通讯员唐巍) 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法学会立足基层治理需求,携手市妇联,引入法学咨询专家,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化解家庭矛盾纠纷领域构建“妇联组织+专业法律力量”协同服务模式,取得良好成效。

  平台共建:构建“法律+心理”双维服务体系。2024年,武汉市法学会和市妇联联合设立“幸福家”基层服务站,特邀驻站法学咨询专家,为武汉市妇联“幸福家”婚姻家庭调适服务项目提供法律指导、咨询,并协助处理法律事务。通过“幸福家”婚姻家庭调适服务项目,武汉市法学会深入社区家庭开展矛盾隐患排查化解,以“法律门诊”形式为妇联调解工作提供法律咨询、信访研判、权益分析等服务;联合心理咨询师团队,对涉及家暴、抚养权纠纷等案件同步开展心理疏导。据统计,自“幸福家”基层服务站运行以来,已累计接待咨询427件次,矛盾调解成功率达89%,其中,涉法类问题解决效率提升40%。

  机制创新:“五心服务”工作法的协同实践。在基层服务中,武汉市法学会组织法学咨询专家协助市妇联提炼出“五心服务”工作准则,即锚定维权目标,坚定为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帮助的决心;倾听诉求表达,开展家访式沟通的耐心;识别法律需求,精准定位争议焦点的细心;提供解决方案,形成“资源+法律”复合解决问题的热心;跟进权益维护,开展定期回访的悉心。通过“五心服务”工作法,武汉市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取得一定成效。如在一起离婚纠纷案中,妇联工作人员通过三次家访掌握当事人被家暴证据,法学咨询专家同步开展法律帮助,最终不仅帮助当事人获得离婚损害赔偿,还联合“幸福家”心理咨询师为其子女开展心理干预,实现“法律维权+心理修复”的双重救助。

  专业赋能:矛盾调解中的法理情融合实践。武汉市妇联与市法学会法学咨询专家建立“调解—研判—培训”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将专业力量深度融入婚姻家庭治理。武汉市法学会和市妇联共同研发建立婚姻家庭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分级分类管理制度;细化6项重点排查内容,按“红橙黄蓝”“四大类十七项”风险等级管理;建立台账登记等制度规范管理。除直接提供法律服务外,法学咨询专家还为全市妇联系统家事调解员进行专业培训,讲授基层调解技巧。2024年至今,已培训400余人次。

  武汉市法学会与市妇联共筑婚姻家庭矛盾调解专业防线,成效显著。目前,“幸福家”基层服务站已在武汉市妇联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领域生根开花,协同服务模式已形成可复制的工作经验。据统计,2024年,武汉全市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受理中经专业调解达成和解的案件自动履行率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