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两次借调经历

  窗外,初夏的阳光迫不及待地倾洒而下,带着几分热烈与急切,田野间铺展着一望无际的葱茏草地,那鲜嫩的绿色仿佛在微风中跳跃、欢腾。每到这个时节,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两次难忘借调经历。

  那是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匆匆出门,一头扎进拥挤的人群,奔赴借调单位上班。这是我借调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天,我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了期待。

  进入中院刑事审判庭,我被安排和刘法官同一办公室。她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干练,一看就是工作中的一把好手。果不其然,在之后的相处中,我发现她业务能力极为娴熟,处理案件时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不仅如此,她还特别健谈,总是能轻松地打破陌生感,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人很快就放松下来。

  刚开始,我对书记员的工作还很生疏,常常手忙脚乱。但刘法官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从最基础的审判记录格式,到如何快速准确地捕捉庭审中的关键信息,她都一一耐心指导。在她的悉心教导下,短短几个月,我便熟练掌握了审判记录的技巧。

  刑庭的案子每一个都是大案要案。记得有一次开庭,从早上8点开始,整个法庭就被严肃庄重的氛围笼罩。庭审过程漫长而复杂,各方观点激烈碰撞,法官、检察官、律师你来我往,质证、认证、辩论环节一个接着一个,如汹涌的潮水般向我涌来,直至下午两点,这场庭审才终于落下帷幕。当我放下手中的笔,手臂早已酸痛得失去了知觉,仿佛还在机械地重复着记录的动作。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一定要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每一个字、每一个细节。

  还有一次,在审理一起抢劫案件时,刘法官担任主审法官。这起案件涉及的案犯众多,庭审现场异常复杂。质证、认证、辩论循环往复,次数多得让我有些招架不住。我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心跳加快,手中的笔也开始微微颤抖,整个人乱了阵脚。在庭审提押被告人上法庭的间隙,我下意识地向刘法官投去求助的目光。没想到,她恰好也望向我,脸上挂着一抹温柔的微笑,轻轻地点了点头,那笑容仿佛一道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我内心的焦虑与不安。神奇的是,庭审程序逐渐放慢了节奏,我也得以静下心来,有条不紊地继续记录。庭审结束后,刘法官从审判席走下来,再次向我微笑示意。这个简单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与鼓励。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回忆起那个场景,心中依旧充满了感激。

  在借调中院的日子里,我每天早出晚归,忙碌而充实。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工作经验也日益丰富。这段借调经历,不仅让我对法院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追求,更在我的心灵深处种下了一颗执着工作的种子。然而,就在我逐渐适应了中院的工作节奏,以为可以在这里大展拳脚时,政治处的一纸通知打破了这份平静,我被借调到市另一司法单位,为期两年。尽管心中有些不舍,但我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初到新单位,我对这份工作既期待又忐忑。因我是一位新人,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各种案件,我像个懵懂的“新兵”,生怕自己无法胜任。然而,这段借调时光,却成了我职业生涯中难忘的一段经历。

  加入新部门不久,我就参与办理了一起电信诈骗案。这起案件涉及受害人较多,涉案金额高,而且犯罪团伙组织严密,应用高科技作案手段。面对堆积如山的电子证据、纵横交错的资金往来,大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那段时间,办公室的灯光几乎彻夜长明。为了梳理案件线索,我们分成多个小组,连续几周加班加点。我负责协助分析统计通讯数据,每天盯着电脑屏幕,仔细比对每一个号码的时间、频率和关联信息,眼睛酸涩也顾不上休息。

  同事们有的奔赴各地调查取证,有的与技术专家研讨,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拼尽全力。

  一次,为了核实一条重要案件线索,我和同事们连夜驱车几百公里前往外地。深夜的高速公路上,只有我们的车灯划破黑暗。当到达目的地时已是第二天一早,大家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工作,走访相关人员。在调查过程中,有的证人因害怕报复不愿配合,我们就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获得了宝贵的证词。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工作,该案件取得重大突破,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表。

  在借调期间,除了紧张忙碌的工作,更让我难忘的是战友情。工作强度大,压力也不小,但同事们总是互相支持、互相鼓励,那些鲜活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那些攻克难关的经历,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勇毅前行。

  (作者单位:内蒙古乌海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