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腿送学”风险不容忽视

  近日,一则“喊跑腿接送孩子”的短视频在网络平台火爆出圈并引发效仿热潮,不少家长为图便利,尝试通过跑腿服务解决孩子上下学无人接送的难题。对此,浙江省宁波市消保委发布风险提醒,明确指出此类行为涉嫌监护失职、合同失效及非法营运等多重法律风险,并呼吁家长停止这一危险操作。

  对于一些家庭而言,家长时间冲突、分身乏术,令接送孩子成为一件愁事。在这一背景下,“让跑腿骑手接送孩子”似乎成了一种双赢局面,跑腿骑手增加了经济收入,家长们省时省力。殊不知,这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其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对于家长和孩子而言,跑腿骑手通常不具备专业资质,家长单方面委托其接送孩子上下学,存在安全风险。同时,一些主流的跑腿服务平台明确将“接送孩子(人)”列入《禁止帮送名录》中,家长与骑手私下达成的协议会因为违反平台规则或违背公序良俗而无效,从而导致当事人陷入维权困境。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委托跑腿骑手接送孩子,无法完全转移监护责任,若发生意外,可能仍需承担过失责任。

  对于骑手而言,“跑腿送学”可能因涉及非法营运遭遇行政处罚,在接送过程中还可能因超速、违规驾驶等行为导致未成年人受伤,这些都需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平台而言,若未将“接送人员”纳入经营范围却默许骑手接单,可能因超范围经营被行政处罚,在事故发生时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平台对骑手的培训、监管缺位可能构成“明知或应知”责任,继而在事故发生时需承担相应民事赔偿。

  总之,花钱购买服务“让跑腿骑手接送孩子”,看似便利实则很冒险。对“跑腿送学”说“不”,不仅需要家长们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也需要平台加强监管,避免有人私下“钻空子”。从长远来看,纾解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的难题,除了市场化手段,也需要学校、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更多规范、有序和安全的解决问题路径,共同呵护好未成年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