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围墙才能更好打通“心墙”

  不久前,一则关于“安徽一镇政府拆掉大院围墙”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拆除大院围墙的是安徽省怀宁县洪铺镇政府。

  据报道,早在多年前,洪铺镇政府已拆掉政府大院围墙,但取而代之的是一两米左右的盆栽绿化带,仍发挥着围墙的隔离作用。近几年,镇区停车难、交通拥堵等问题愈发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镇政府下决心拆除大院围墙,改建小型市场广场,设置27个停车位,规划15个摊位,免费给群众有序摆摊设点。群众都说,这一行为不仅拆掉了有形的大院围墙,而且拆除了基层政府部门和群众之间无形的隔阂,拆除基层政府“围墙”,打通了与群众之间的“心墙”。

  近年来,类似拆除基层政府大院围墙,方便群众的事例屡见不鲜。如,2014年5月,湖北省黄石市发文称,市级机关大院对市民开放,按下“向市民开放”按钮;2016年4月,安徽省泾县10家政府机关大院自拆围墙,机关大院变成市民社区公园;2022年7月,河南省信阳市委市政府大院拆除院墙,市民可以进大院纳凉。事实表明,这些地方既没有因拆除大院围墙发生盗窃等案件,也没有因群众进出而影响机关正常办公。相反,拆除基层政府围墙,不仅方便群众停车,还密切了干群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拆除基层政府大院围墙,确实是打通了与群众之间的“心墙”。前几年,在少数地方,一些基层政府大院守卫森严,诸如群众以停车、如厕等事由进入均会被拒绝,还有的以“没有预约”为由拒绝媒体记者进入机关办公楼采访。在这些地方,“不随意放进任何一个可能给领导添麻烦的人”,成为门卫工作中墨守的“通则”。也许,拆除基层政府大院围墙,允许群众免费停车、摆摊,管理上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办公安全、日常秩序等,但纵有理由千万条,都不应该成为阻碍开放的“借口”。少数地方在基层政府大院建起高高的围墙,设置森严的门禁,看似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实则犹如一道无形的沟壑,横亘在政府与群众之间,无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事实上,只要在精细化管理上多下功夫,在为人民服务上多动脑筋,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密切联系群众,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从拆除基层政府大院围墙做起,为群众设置车位、规划摊位,设身处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这样“一来一去”“一进一出”,党心民心会贴得更紧,党群干群关系会更密切,从而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