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消费补贴优惠走样变形
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购新补贴在全国实施,有效激发了市场需求。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及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数据平台显示,1月20日0时至2月8日24时,有2009.2万名消费者申请了2541.4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消费补贴政策持续发力的同时,中消协近日也公布了一批“伪优惠”现象,指出部分商家存在涨价“套取”补贴等问题。
消费补贴政策对激发消费者购买热情,带动相关产品销售增长,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本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然而,现实中却有一些商家钻政策空子,将其当作牟取私利的手段,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一些商家在补贴前先抬高价格,再用补贴政策优惠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并未享受到真正的实惠;有的消费者购买补贴政策商品后发现价格大幅下降,消费者实际购买成本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有的商家未按承诺时间发货,或者以库存不足为由强制取消订单,导致消费者享受补贴政策资格白白丧失;有个别商家甚至存在刻意套取补贴的恶劣行为。消费补贴资金被不法分子侵占,变形异化为少数人薅羊毛、牟私利的工具,不仅破坏正常经济秩序,欺诈消费者,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更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各地各部门要完善补贴政策规则,细化政策条款,从源头上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有效防止商家通过虚高定价或涨价等方式骗取套取补贴,或利用政策的模糊地带牟取不正当利益。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整治活动,明确临时提价、虚假打折等相关违法行为和处罚力度,对违法违规企业及门店取消其参与以旧换新活动的资格,追缴国家补贴资金,绝不让国家补贴资金成为不法商家想薅就薅的“羊毛”。要建立动态监管机制,搭建相关平台核验消费者资格、监管折扣券核销信息、监测补贴资金使用情况等,发挥大数据作用,通过抓取全网价格数据,建立商品价格指数基线,及时发现异常波动情况,精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防范补贴资金“跑冒滴漏”。要畅通举报渠道,形成良好社会监督氛围,让消费补贴政策真正发挥积极作用,让惠民的政策阳光公平照耀每一名消费者。
消费补贴政策是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而出台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携手合作,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斩断贪婪的“黑手”,才能确保补贴政策发挥其应有作用,进而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发展,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