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
正确把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的规律,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要清醒认识作风问题顽固性和反复性,又要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战斗力的最大毒瘤,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并强调“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这一重要论述,既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世界观方法论。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虽然在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上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是背离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动摇的外在表现,是违反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失范行为,与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梳理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过程,往往都始于一包烟、一饼茶、一瓶酒、一顿饭等小事小节的作风问题,由“风”及“腐”、由“风”变“腐”、“风腐一体”,在小事小节中一次次突破底线,最终被“高压线”击倒甚至坠入违法犯罪深渊。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崔茂虎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沉迷奢靡享乐,长期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旅游等活动安排;中国石油系统多名领导干部结交政治骗子,组局拉关系,靠油吃油……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在违规吃喝与迎来送往的背后,既有少数领导干部的享乐奢靡之“欲”,更有不法商人的精心“围猎”之“局”,本质上是权力滥用与权钱交易。由此可以看出,不正之风滋生腐败,腐败行为又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不正之风和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交织,“四风”成为腐败滋长的温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正风肃纪反腐结合起来一起抓,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整饬作风是党的自我革命一以贯之的要求。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准确把握风腐一体、风腐交织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既“由风查腐”循线深挖,防止“以风盖腐”,深挖不正之风背后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腐败问题;又“由腐纠风”双向突破,细查腐败背后的享乐奢靡等作风问题,拧紧纪律的发条,织密制度的笼子,才能彻底切断风腐一体链条,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否则,只查腐败不纠歪风,腐败就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不持续加固作风堤坝,腐败治理的成果就难以维持和巩固。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风腐问题同根同源,必然要求同查同治。风腐同查同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正确把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相互交织的规律,持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既要清醒认识作风问题顽固性和反复性,又要清醒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具体来说,既要在查处“四风”问题时发现腐败问题线索,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纠治“由明转暗、改头换面”的不正之风,实现“由风查腐”,又要在惩治腐败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和错误倾向,健全完善“室组地”联动机制,细化线索分析研判和调查处置等环节,大力整治容易演变为腐败的作风问题,有针对性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做到“由腐纠风”,真正提升风腐同查同治合力。
风腐同查同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往往是“四风”从量变转为质变的毒瘤。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在“同查”上动真格,在“同治”上见真章,才能既有效破解作风顽疾,又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不断提升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治理效能,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