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真格打击整治虚假招聘

  近日,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这样一则消息,“中国雄安集团急招几万名大学生,不限专业,基本报名就能进”,一些博主还声称“招聘有正式编制,年薪20万以上”。旋即,中国雄安集团有限公司在官网发表“严正声明”,指明前述招聘内容为虚假信息,不法分子借此名义收取“培训费”“报名费”等费用,给不明真相人员带来经济损失,提醒广大求职者保持警惕。(2月10日中工网)

  近年来,随着人力资源市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催生了一大批网络求职平台,网络招聘为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提供了方便,却也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掘金”的渠道。近段时间,江苏无锡硕放机场、重庆轨道交通等单位针对虚假招聘信息发布声明,强调招聘信息仅通过官网或官方平台发布,不存在“日结工”“提前预订名额”等不规范形式,提醒求职者注意甄别。

  蛇年春节过后,正是招聘市场火热期,不法分子趁机将黑手伸向求职者的钱包。有的职介机构与用人单位合伙设套骗取求职者职介费;有的自称“岗位特殊”,要求求职者缴纳上岗培训费;有的以异地面试为名,要求求职者缴纳面试费。一些非法职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招聘设圈套,坑害求职者。一些求职者盲目追求高薪、轻信招聘信息,贪图便利或利益,成为招聘乱象的受害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致使诈骗钱财、盗用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损害了求职者的就业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各地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网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联动执法,加大招聘乱象治理力度,开展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各类虚假招聘,重拳打击黑中介、就业诈骗等不法行为,增加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净化招聘市场环境,更好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网络招聘监管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水平,维护人力资源市场良好秩序,更好促进就业创业和人力资源流动配置,让求职者放心、安心。要加强劳动就业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求职者增强法治意识,发布违规典型案例、求职风险提示,提高求职者权益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招聘平台要承担起严格的审查责任,对发布的招聘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和认真审核,严控发布者资质,杜绝虚假信息和违法招聘行为,护航求职者的就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