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解读我国首个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行业标准

保障居家失能老年人享受高品质养老服务


  本报讯(记者潘巧) 近日,民政部发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行业标准,自2025年2月1日起实施。《基本规范》是国家层面关于家庭养老床位的首个服务标准,为各地面向居家失能老年人设置家庭养老床位及开展相关服务提供了工作指引。

  深受“养老不离家”的文化传统影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这其中有许多失能老年人亟须更加专业更高质量的居家照护服务。《基本规范》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提供、服务管理、质量评估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有利于指导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针对居家失能老年群体需求提供规范化、专业化、精准化的照护服务,有利于引导更多社会力量规范有序参与,保障居家失能老年人享受到连续、稳定、专业的高品质养老服务。

  《基本规范》明确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内容、程序及要求。其中,明确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对象是依据《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被评定为轻度及以上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同时,考虑家庭养老床位有别于养老机构全日集中照护的客观情况,明确中度及以上失能等级的老年人宜有相对固定的家庭照护者,为专业照护服务提供有效补充支持。围绕居家失能老年人的核心需求,《基本规范》比照养老机构照护服务的连续性、稳定性、专业性明确相关服务内容。同时,从服务流程上明确了从接受咨询、受理申请、开展评估、制订方案、签订协议、服务实施到服务终止的一系列程序性要求,并就服务评价、投诉反馈与服务改进进行规范。

  此外,考虑到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对象身体、居家环境等情况千差万别,提供上门服务、紧急救援会出现不可控因素,面临诸多服务安全风险,《基本规范》提出在服务协议中明确潜在的安全风险、责任认定及分担机制,同时对于需要家庭照护者陪伴的老年人,要求家庭照护者在场,对服务过程进行音视频记录等风险防控措施,切实保障老年人等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