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神医”“神药”违法广告坚决说“不”
“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一直为消费者深恶痛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把“严厉打击‘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作为2024民生领域执法“铁拳”行动的重点,近日从已办结的案件中公开了10起典型案件。这些案件涉及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教育培训等领域的虚假违法广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各类商品与服务琳琅满目,广告宣传作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其影响力不容忽视。对企业来说,面对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市场,希望通过广告使得自身产品在群雄逐鹿的市场中突围。然而,一些企业却动起了歪脑筋,发布的广告夸大其词、巧立名目,甚至弄虚作假。虚假宣传行为如同一颗潜藏的毒瘤,侵蚀着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误导消费者决策,严重侵害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谋取利益不惜损害消费者权益,极力夸大产品效果,制作传播虚假广告,违反广告法等法律规定。我国广告法明确,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其他任何广告都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不得使用医疗用语等。同时对保健食品广告作出特别规定。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平台方,都不能以促销为名,行欺骗之实;不能以吸引眼球为由,极尽夸大之词。对于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必须充分运用行政和执法手段,加强监管执法,推动广告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面对“神医”“神药”虚假广告沉疴痼疾,必须整合力量、重拳出击。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严格规范广告发布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社会反映集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涉及民生领域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加大惩戒力度,织密覆盖全产业链的监管体系,消除虚假违法广告的生存土壤,弘扬诚信经营的社会风气。充分发挥信用约束作用,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惩戒,震慑潜在违法者,督促广告经营者及相关从业者切实担负起社会责任,坚守法律底线、诚信底线,严守广告真实关,营造风清气正、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面对“神医”“神药”虚假广告的新情况,相关部门既要严厉打击,更要加强引导,推动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让健康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从而让虚假广告失去生存空间。广大消费者要提高辨别能力,对“神医”“神药”虚假违法广告坚决说“不”,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真正成为守护健康的“第一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