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发动群众整治形式主义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尽管一些形式主义现象改头换面,善于伪装,但只要让群众参与进来,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些形式主义问题就会被一一揭露出来,对待形式主义,依靠群众不仅问题找得准,还能根治。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整治形式主义,坚持以上率下,强化问题整改,关键是要广泛发动群众。
对待形式主义,依靠群众不仅问题找得准,还能根治。隔行如隔山。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形式主义表现不同,整治方法可能也不尽相同。比如:“切实精简文件”与“严格精简会议”,就需要不同的治理方法,不能搞简单的“一刀切”。甚至同一类问题发生在不同人身上都需要运用不同方法加以解决,不能众人都用一个“药方”,而是需要拜群众为师,向群众请教。否则,闭门造车,简单出台一两份文件、下发一两份通知应付差事,容易陷入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的恶性循环之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无数事实证明:善于发动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往往是解决许多疑难杂症的最好途径。即使形式主义问题隐藏再深,只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式主义问题就会暴露无遗。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整治形式主义效果,要看人民群众的评判。形式主义是个顽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长期以来,虽然整治形式主义从未停止过,但有的地方整治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十分顽固,还出现了新动向新表现。所有这些,可能瞒得了上级组织,但瞒不了群众的眼睛。比如:前几年,在个别地方,精准扶贫变成“精准填表”,由此造成的重复填表、重复报表均是由基层加班加点反复统计完成;有的地方考核体系设计烦琐、指标设置过分细化碎片化、分值过度“膨胀”,甚至出现“千分制”“双千分制”等。在这些具体工作中,不少群众既是形式主义的亲历者,又是受害者,所以,形式主义是根本瞒不住的。但由于层层“过滤”和“加工”,工作汇报到上级组织时,往往只剩方案、计划、总结等加工后的“精品”,几乎看不到形式主义的踪迹。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尽管一些形式主义现象改头换面,善于伪装,但只要让群众参与进来,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些形式主义问题就会被一一揭露出来。许多形式主义问题都是“老大难”,如何实施精准整治,群众有智慧有办法,从群众那里取得的“真经”最管用。而且整治形式主义效果如何,有没有掺杂使假,群众感受最深也最准。所以,整治形式主义,也要广泛发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