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消费券沦为“黄牛”的“摇钱树”
天津发放餐饮、文旅消费券,累计额度达1600万元;海南三亚投入7450万元开展消费券促消费活动;广东广州陆续发放1亿元“食在广州”餐饮消费券……近期,多地持续发放消费券,“真金白银”点燃消费热情。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紧俏的消费券被“黄牛”“截胡”,在网络平台上倒卖;还有一些“黄牛”勾结商家,利用消费券虚假消费,骗取补贴。(1月5日新华网)
原本应直接惠及民众、助力实体经济的消费券,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黄牛”倒卖牟利的工具,此种现象不仅背离了政策初衷,也损害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遏制。
消费券被“黄牛”哄抢,背后暴露出的是发放、使用环节存在的监管漏洞。一些“黄牛”利用技术手段,如使用外挂软件、修改IP地址和GPS定位等,突破平台的防御系统,大量抢购消费券。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为严重的是,一些“黄牛”还与商家勾结,通过虚假消费套取政府补贴,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诈骗,必须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消费券发放、使用的全流程监管。首先,要完善消费券的领取和使用规则,加强对领券用户的身份审核,确保只有符合条件的消费者才能领取到消费券。其次,要规范消费券使用时的身份验证,杜绝隔空刷码等行为,对违规商户进行处罚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同时,还应建立消费券使用追溯机制,确保每一笔消费都能真实有效、可追溯。
在技术手段上,发放消费券的平台也要不断改进技术监测和风险防控手段。如通过大数据监测异常交易行为,及时发现并处置违规行为;加强商家的核验环节,确保消费券真实有效;对于使用外挂软件等非法手段抢券的行为,应采取技术手段进行防范和打击等。
此外,加强宣传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应督促商家诚信经营,不参与转卖消费券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提示消费者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不要轻信“黄牛”的代抢服务。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形成有效的监管合力,让消费券真正惠及民生。
消费券作用的发挥需要建立在公平、透明、规范的市场环境之上。只有严厉打击和惩处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才能确保消费券发挥其应有的政策效应,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