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传统戏曲文化与法律文化的耦合关系

揭示传统戏曲文化与法律文化的耦合关系

——评《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


  《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陈思思博士从本体论、叙事论、发展论、联系论和功能论角度,立足秦腔戏曲文化及其历史传承,从法律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描绘秦腔法文化的叙事文本、发展历史,详细考察《鸳鸯扇》《鱼水缘》《破奸案》等秦腔剧目,最终挖掘出秦腔法文化的传播功能、传承功能和教化功能,为我们阐释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与法律文化的耦合关系。《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在致力于秦腔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戏曲文化,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文化支撑。


  秦腔法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秦腔戏曲文化,开创性地阐释了秦腔戏曲所呈现的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具体包含“崇尚礼法”的法治内涵、“诚明民和心”的法治追求、“躬行教化”的法治实践。在以儒学为主导的古代中国,传统法治文明一直将崇尚“礼法”作为法律文化的核心。西周以来就有“明德慎罚”的历史传统,西汉时期“春秋决狱”理念提出后,对礼法的崇尚更是传统中国法制的标志。《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梳理了秦腔戏剧中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如在李芳桂传统公案剧目中,公案背后透露出“刑”的内容有“礼”的依据、礼刑关系和刑外之礼。由此可见,传统秦腔中情理法融合的法律意识正是传统中国崇尚礼法的真实体现。传统儒学强调人在天地之间的主体地位,先秦时期出现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政治理念在传统秦腔剧目中得到反映,在传统公案剧目中充分体现出司法文化对社会治理的重视和为生民立命的使命。秦腔本身作为一种脍炙人口的戏剧文化,成为古代传播法制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工具,其本身存在的意义也是传统“躬行教化”理念的真实实践。


  秦腔法文化为当代普法活动提供价值参考

  《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以秦腔这一传统戏曲形式为切入点,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秦腔法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中的核心作用,即戏曲普法、观念传承与法制教化。《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不仅是对秦腔艺术本身的一次全面审视,更是对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交汇融合的一次深刻反思与前瞻探索。秦腔是承载着丰富社会功能与教化意义的文化载体,是普法宣传的重要路径。《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详细阐述了秦腔如何通过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生动的剧情内容以及深入人心的音乐唱腔,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观念的重要角色。秦腔剧目中往往蕴含着对公正、正义的追求,对法律秩序的维护,以及对违法行为的鞭挞,这些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的法律意识,使得法律知识得以在广大民众中普及,法治观念得以深入人心。这种以戏曲为媒介的普法方式,既富有成效又充满趣味,展现了古代社会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智慧与创造力。

  此外,《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还向我们展示了秦腔作为一种戏曲文化,其对法制穿透性的独特作用。秦腔来源于民众,服务于民众,其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民众内心深处的大门,将传统律法的精神与原则以最为直观、最为生动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人。在秦腔的表演中,法律不再是冰冷枯燥的条文,而是化作了鲜活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发展,以及引人深思的道德评判。这种将律法精神融入戏曲的创新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律法的亲和力与可接受度。在古代中国人均识字率低、信息传播媒介效率低的社会背景下,秦腔法文化使得法律不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规则,而是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面对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和不断变革的法治环境,秦腔应该寻求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在关中地区秦腔文化仍然有较大的受众范围,相关部门可以联合秦腔传承人等研究人员,合力编排一些富于当代法律基本规则、法治思想的秦腔剧目,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秦腔和当代法治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地区的普法工作效率。这种跨时代的创新,不仅丰富了秦腔法文化的表现形式,也为现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秦腔法文化为法律史学研究提供史料基础

  法律史学的研究是以史料作为研究基础,可以说没有详尽的史料,法律史学研究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秦腔作为传统曲艺,集中反映了关中地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水平和人民精神风貌,其本身也是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整理出涉及法律文化的相关秦腔剧目100余种。婚姻类法律可以以《玉镜台》《琥珀珠》《鸳鸯扇》《鱼水缘》《银锁记》等剧目作为研究史料,共计34个剧目;诉讼法研究可以以《瀚墨缘》《一字狱》《好男儿》《破奸案》《打虎记》等剧目作为研究史料,共计6个剧目;家事法研究可以以《陈兴打娘》《安安送米》《劈山救母》《母子抢板》《香山还愿》等剧目作为研究史料,共计30个剧目。刑事法研究可以以《三结义》《南阳关》《黄金台》《大报仇》等剧目作为研究史料,共计25个剧目。《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的突出价值之一是为法律史学、法律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史料基础。通过对传统秦腔剧目的整理,可以透过秦腔剧目窥探其背后的法律制度、法律程序等。

  《秦腔法文化研究导论》所探讨的学术主题、所利用的研究方法、所关注的法律问题和文化问题,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地方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以此为契机,通过几代学者的上下求索,一定能成功创新中华法系与法律文化研究的中国范式。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