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把食品安全关
一个批次的面包出现霉菌超标近6倍!近日,某知名食品品牌面包被曝食品安全问题,引发高度关注。12月3日,涉事企业相关负责人现身面包车间直播向公众致歉,试图挽回信任危机局面,同时表示努力排查问题所在,启动全国范围自查自纠。(12月3日光明网)
在此前的宣传中,该品牌曾不遗余力地宣扬其产品管控体系。可这次面包霉菌超标事件,无情地揭开了其看似完美的生产链条背后可能潜藏的重重隐患,摆在货架上色泽诱人的面包与检测超标的霉菌形成强烈反差。这般状况,又怎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以往,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总觉得食品安全问题可能更多出现在一些小作坊,但如今不少大品牌纷纷陷入食品安全风波,着实让人始料未及。不久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最新一期食品安全大检查结果,23个品牌的25家门店在检查中被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不乏知名连锁餐厅、“网红”餐厅等。
大品牌出现这类问题,声誉受损波及范围更广,消费者很容易怀疑其他产品是不是也有类似隐患,这种信任危机对于食品企业长远发展、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将带来不利影响。
当然,“亡羊补牢”在任何时候都不晚,也因此,食品企业亟须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整个生产经营链条中的漏洞与不足。企业不仅要对涉事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还要建立更加严格、透明且高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层层把关,最大限度杜绝任何可能出现的质量风险。同时,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交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真诚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重新赢回信任,重塑品牌形象。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更为精准,以抽丝剥茧的姿态,不放过任何细微之处,牢牢把控住每一道监管关卡,引导食品企业加强质量建设。
此外,行业协会也应发挥引领作用,制定更为细致、规范的行业标准,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监督与指导,推动整个食品行业形成良好的自律氛围。唯有如此,才能让食品行业始终走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真正保障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本就是食品企业的生存根基,抛开这一点去谈口感、营养等于本末倒置。期待食品从业者能明白消费者的殷切期待,以规范经营为导向,将食品安全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