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按钮”不能成摆设

  平日里,大家是否关注过身边的应急装置?除了消防栓、灭火器、AED这些显而易见的装置外,还有紧急呼叫按钮这个并不起眼,但在关键时刻能救命的装置。近些年,不少公共场所及小区内都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飞机和高铁的卫生间内、酒店客房内以及人们经常出入的电梯间,紧急呼叫按钮已经非常普及。配置紧急呼叫按钮的初衷是好的,但却时常出现“不好使甚至失灵”的状况。(11月4日央广网)

  现如今,无论是在飞机上还是在高铁上,无论是上洗手间还是乘坐电梯,紧急呼叫按钮随处可见。紧急呼叫按钮可以在危急时刻发挥作用,一枚按钮虽小,作用却巨大。缘于此,很多人直言,紧急呼叫按钮就是“救命按钮”。

  遗憾的是,“救命按钮”虽然很重要,但在一些地方却沦为摆设。比如,有些地方的“救命按钮”安装之后就没了下文,既没有被启用,也没有人维修;有些地方的“救命按钮”虽然可以按下,但却没有办法达到“求救”的目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当“救命按钮”成为摆设,就意味着公众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全覆盖的保障,背离了设置“救命按钮”的初衷,必须引起重视。

  有人曾做过测算,在急救普及上投入1元钱,在灾害中就能减少至少4元钱的损失。“救命按钮”对于防范风险至关重要,保障其健康运转势在必行。对监管部门来说,不仅要延伸监管触角,更要拓宽举报渠道,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以覆盖更广的监管范围,最大限度地确保“救命按钮”的正常运行。对各相关的管理方来说,则应提升安全意识,不能只是“有了就行”,还必须确保其“健康运转”,确保“救命按钮”能发挥出“救命”的作用。

  “救命按钮”失灵,监管不能失灵。确保“救命按钮”健康运转,应成为社会各方的自觉行动。唯此,才能牢牢织密应急之网,最大限度呵护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