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敲响行业警钟
“职业闭店人”避不开法律责任,中介机构和闭店人不能因为牟利而罔顾法律法规,否则必然会遭受法律的严惩。
近期,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公安局经侦总队通报打击职业闭店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对2家闭店企业及3家涉案背债中介机构、2名闭店人立案调查,查处虚假登记、协助虚假登记等违法行为,罚没款合计65.58万元,办成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
近年来,教育培训、健身房等预付式消费领域频繁出现商家突然关闭门店,导致消费者损失惨重的情况,而这些事件的“幕后黑手”往往就是所谓的“职业闭店人”。
随着“职业闭店人”的日益猖獗,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其常用的套路是,利用公司法规定的变更、减资、破产清算等程序,帮助面临经营困境的预付式经营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转移资产、逃避债务,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部分“职业闭店人”常会在卷款潜逃之前,利用节日庆典、折扣优惠等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充值,以收割最后一波韭菜,然后全身而退。如此行径显然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构成了严重侵犯,更是冲击了社会信用体系。
在面对这样的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往往面临着维权困难、成本高昂的问题。因此,此次北京办成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无疑为广大消费者依法维权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首案的查处过程中,北京市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多个相关部门在案件调查过程中紧密协作,揭露了“灰色产业链”的运作方式,对涉嫌参与其中的闭店企业、“职业闭店人”、背债中介、背债人群体全链条高压打击,成功摧毁了整个犯罪网络。同时,还对涉及虚假登记的主要责任人采取了行为限制,即“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市场主体登记”。此次查处为全国范围内相关行政部门配合执法提供了宝贵经验,树立了有益范本。
此外,此次查处并公布首案,彰显了政府部门对各类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以及坚决打击任何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的决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经营者出现重大经营风险,有可能影响经营者按照合同约定或者交易习惯正常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停止收取预付款;决定停业或者迁移服务场所的,应当提前告知消费者,继续履行义务或者退还未消费的预付款余额。同时,《条例》明确了违反相关规定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因此,即使“职业闭店人”成功闭店,也避不开法律责任。这也警示那些心怀不轨的中介机构和闭店人,不能因为牟利而罔顾法律法规,否则必然会遭受法律的严惩。
总之,“职业闭店人”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害群之马”,为了有效遏制此类违法行为的滋生和扩散,建立健全市场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加强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市场秩序,才能确保消费者预付款得到充分保障,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同时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在选择预付费服务时,应保持理性,避免被低价诱惑而盲目消费,以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