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好“小道理”,确保生育政策落实落地
“加大对生育休假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落实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近日印发,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4个方面出台13条具体举措。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关键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解除思想疙瘩,让育龄夫妇打心底里“愿意生”。解除这一个个思想疙瘩,除了讲好“大道理”之外,讲好“小道理”也十分重要。这里说的“小道理”不是歪理邪说,而是用大众化的语言把“大道理”讲得栩栩如生、通俗易懂,进而成为解除思想疙瘩的有效举措,其中还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比如,《若干措施》提出“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要求“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贯彻落实这一举措,不妨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思想实际,重点从国家、社会、家庭等方面讲清生育三孩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生育三孩对于提升家庭幸福指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个“小道理”,增强育龄夫妇生育三孩的“源动力”。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引导鼓励育龄夫妇“愿意生”,在讲好“大道理”的基础上,还要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不同工作岗位的育龄夫妇,设身处地地讲好身边的“小道理”。比如,国家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将标准从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普遍延长产假至158天及以上等。不仅如此,许多地区还出台更加具体的得力举措。总之,要体谅家长的难处,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举措,积极引导他们着眼长远,为家庭幸福做好谋划。
当前,群众生育观念已总体转向少生优生,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因素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坚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重在围绕教育、住房、就业等具体问题提出可执行性高的具体措施,讲清讲透政策中的“小道理”,而不能只讲大话、空话、套话。比如,提出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帮助解决家长接送不便问题;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等。一言以蔽之,主要是通过强化生育政策的持续性,提升政策措施的执行力,彻底解决育龄人群的后顾之忧。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重在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结合地区发展和群体思想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讲好“小道理”,解除思想疙瘩,激发和调动育龄人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生育政策更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