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露寒凝霜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每当草木摇落,霜花渐浓,这一从《诗经》里款款走来的节气,总会揉捏着霜的凄冷,与秋天作最后一次深情回眸。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亦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节气,它让秋天和冬天实现无缝对接,使万物由秋到冬自然过渡。此时,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广袤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寒霜冷露,送走了秋天,也催促着冬天加快脚步。

  说起霜降,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有云:“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是怎样凝成霜呢?宋代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说明寒霜是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掀开了被子,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靠地面不多的水气就会凝结在溪边、草垛、树叶和柴扉,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寒霜,大多在晴天形成,老话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理。

  记得儿时,到了深秋,大清早见父亲从田里劳动回来,裤管边或鞋袜上,总是零落地沾有霜白的野草,丝丝微寒不觉扑面而来。老屋苍黑色麦秸缮起的屋顶上,也覆盖着一层寒冷的雪意。母亲做饭生出的缕缕炊烟,比往日多了一份凝重,在恬静的村庄久久不肯散去。

  古往今来,时令更替也影响和塑造着炎黄子孙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形成了特有的节气习俗文化。民谚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冬补不如补霜降”之说,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由于霜降前后,天气渐凉,燥气当令,易出现咽干、鼻干、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可多食些生津润燥、宣肺止咳的食物,如秋梨、栗子、石榴、蜂蜜等。

  在众多润燥美味佳肴中,我对柿子情有独钟,它不仅可以清热润肺,还可补筋骨,同时具有祛痰镇咳的功效。霜降时节,压弯枝头的柿子挂有薄露微霜,染上了酡红。摘一个熟透的柿子,用手轻轻一碰,果肉奔涌而出,轻轻吸溜一口,满口甜蜜,都是幸福的滋味。

  “不经霜打,柿子不甜”,其实千百年来,中国人无论是对霜打的柿子、茄子,还是白菜、萝卜等,都是舌尖上的最爱。经霜的果蔬,好吃,够味!人生何曾不像这一年又一年的霜季呢?不经过霜打,何来的傲雪?不经过磨炼和挫折,哪来的傲骨?只有经霜沐雨,才能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寒露时节,秋高气爽,对城里人而言,正值秋游的黄金季,人们欣赏秋叶之美的热情,绝不逊色于观赏春花的劲头。平日里,那些你不曾注意的树木,到了霜降时节,它们的叶子迎来一生最辉煌的盛典。金灿灿的银杏,吐露出一树的暖意;宽大的枇杷叶落在路上,枝头的新绿化作了褐色的深沉;至于枫叶,山上岭下随处可见一片片火红,将秋日的绚丽和灿烂烘托得酣畅淋漓。徜徉于融融的秋阳里,即可享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恬淡与惬意。

  与都市一族相比,农人们虽然不再于田间地头挥汗如雨,但他们依然割舍不下对土地的眷恋,哪怕没有农活,也要到田里走走、看看。对他们来说,土地和庄稼,既是精神的慰藉,又是心灵的寄托。与之相伴,心里踏实、不孤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末冬初,白露为霜,让我们在尽享秋的静谧与丰盈中,感受一个季节的美好与从容。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