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六尺巷”文化精神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六尺巷”很窄,是一条长约100米的狭窄巷道,宽度只有六尺,相当于2米,3人并行都显得有些拥挤。“六尺巷”又很宽,这条巷子所代表的“谦和礼让”“和为贵”理念至今影响世人。从得天独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六尺巷”故事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故事中蕴含的“礼让和谐”文化注入基层治理,对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六尺巷”文化精神实践语境下的着力点

  基层党组织负责修订规则。党组织对基层治理负有领导主体责任,负责制定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各类主体的行动,对工作的开展运行从制度层面予以保证。各县(区)依法治县(区)委员会成立后,要履行好议事协调机构职能,在规则上有所动作,在基层治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在法治政府创建活动中注重依法治村的创新与推进。

  基层政府负责搭建平台。基层政府是规则的具体实施主体,县(区)级政府组成部门、乡镇(街道)政府等多方主体要立足职能职责,强化政策配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共同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平台,为乡村治理提供载体和各类行政资源。

  基层两级负责治理落实。乡镇(街道)是基层治理措施的实施主体,投放的公共服务资源应当以乡镇、村(居)委会为主渠道进行落实,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使更多资源向基层和群众倾斜,保证各项治理措施在基层落地生根。


  “六尺巷”文化精神实践语境下的思路突破

  三治融合。以自治为基,梳理基层治理的各项机理,总结新时代基层治理经验,提炼一定范围内可复制的统一做法,提供多种成功的治理样本供基层选择。以法治为本,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以德治为先,重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格局,把文明实践活动的成功做法提炼复制,加以推广。

  搭建自治实现平台。一是健全村居组织自治平台。二是创新基层综合治理平台。三是牢固镇街指导平台。现在与行政审批、政务大厅对接的窗口服务,是县乡行政资源主动延伸到群众生活和村居治理之中,成为最为现实与牢固的综治管理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和自治指导平台。

  搭建法治实践平台。一是倡导树立法治信仰平台。以“法治六进”为主线,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法进家庭、法进村户”等法治宣传活动。培育以村居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顾问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组建群众微信群,定期发布典型案例的信息。引导群众以组建剧团、广场舞等形式,自编自演法治剧目,发挥乡土文化影响力和渗透力,让“看得见”的法治形式内化为根植于内心的法治信仰。二是便捷法治维权平台。抓好困难群众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

  搭建德治教育平台。一是道德内化平台。开设道德讲堂,依托“儒学讲堂”实施“法德共建,立善守法”,让“孝、悌、忠、信”的道德传承融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引导乡村治理实现以人为本。二是文化引导平台。运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艺志愿服务、文化进万家等载体,把更多优秀的文艺演出、科普、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三是文明评选平台。倡导社会新风,打造“村居好人”、“好家风好家训”、未成年人“守德明礼”等品牌工程,树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

  (作者单位: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