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她”权益,福建南平打出普法“组合拳”
“您好,这里是南平市妇联12338妇女维权服务热线,有什么可以帮助您的吗?”福建省南平市妇联工作人员从一个咨询电话开始,投入一天忙碌的工作中。
“我丈夫喝了酒总打我,求求你们帮帮我。”电话那头,市民陈女士声音哽咽地向接线员表达想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诉求。“现在,像陈女士这样主动拨打热线的妇女越来越多了。”南平市妇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2年以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近1000件,为群众解答婚姻家庭、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人身权益等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860起。
据了解,近年来,南平市妇联广泛凝聚“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和巾帼志愿者力量,积极开展“巾帼普法闽北行”系列活动,进一步优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服务,把法律知识和维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全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网持续织密织广,全方位立体化普法矩阵逐步形成,维权关爱“再升级”。
普法既要常态化,也要专业化
“原告张某某与被告吴某某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一案,现在开庭!”在南平市妇联“法护成长”普法宣传活动中,随着法槌声响起,一起关于校园欺凌的模拟法庭拉开序幕。“这种沉浸式庭审体验让我也当了一回小法官,以后生活中我也要坚持遵纪守法、主动学法。”扮演审判长的张同学对记者说。
群众在哪里,普法宣传就到哪里。为更好地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系统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南平市妇联梳理全年法治宣传重点,明确每月法治宣传主题,今年以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开展“每月说法”系列活动252场次,着力提升全民普法针对性、实效性,推进法治建设入心入脑。同时,南平市妇联还通过机关干部讲法、学法、聊法等形式开展“妇能夜话”学法活动,充分利用干部业余时间,强化干部学法行为,提升干部法律素养,促进妇联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实现普法常态化。
“为了让普法更加专业化,我们还联合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开展‘性别·婚姻·家庭大家谈’主题征文活动。”南平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田怡告诉记者,本次征文活动通过发动各级各部门、高校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相关课题,开展法治相关领域调查研究,共收集法治论文100余篇;通过组织召开研讨会,真正实现将工作难题转化为理论成果,用理论成果指引实际工作,让调查研究“软实力”成为法治南平的“硬支撑”。
让普法“实”起来、“热”起来、“活”起来
“你知道被高空抛坠物砸伤,应该找谁赔偿吗?”一座凉亭,几本册子,几把小板凳……南平市政和县星溪乡梅坡村“吃茶话事”板凳微课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村民围坐一圈,巾帼普法志愿者将扫黑除恶、禁毒、防电诈、反邪教等法律知识以贴近群众生活、易于群众理解的内容一一传达,用身边的真实案例为群众释法解惑。
如何让法律条文“活起来”“落下去”,是南平市巾帼普法志愿服务队伍一直思考的问题。多年来,南平市妇联全力打造“闽北讲习班·姐妹好声音”巾帼宣讲品牌,组建巾帼普法志愿服务队伍2047支,实现市县乡村巾帼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通过优秀女性示范宣讲与群众常态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1+N”(以党的创新理论为重点,覆盖妇女关心关切的创业就业、家庭教育、普法维权、技能提升等重点热点内容)巾帼大宣讲活动,巾帼普法宣讲队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乡音”传递“法治声音”,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辖区普法宣传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南平市妇联探索建立“执委+网格”工作新模式,打造了一支综合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服务态度好的巾帼普法维权队伍,2358名由妇联执委兼任村(居)网格员的巾帼志愿者深入“吃茶话事”点、田间地头等场所,对具有代表性或需持续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判,以“靶向普法”回应民生关切,为普法工作注入“源头活水”,增添“不竭动力”,让普法宣讲在基层“实”起来、“热”起来、“活”起来。
擦亮品牌,持续探索普法新路径
“我和老公结婚刚半年不到,一发生矛盾,他总要我把彩礼和‘三金’全退给他,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在南平市妇联心理咨询室内,28岁的小周正在诉说内心的烦恼。为进一步提升维权关爱服务精准性,南平市妇联打造“从心开始、用爱相伴”公益心理沙龙品牌,依托妇女儿童中心心理咨询室举办公益心理沙龙,邀请专业老师提供公益心理咨询、婚姻家庭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与妇女儿童面对面沟通交流、答疑解惑,“零距离”将“娘家人”的温暖送到广大妇女儿童的心坎上。
据了解,南平市妇联系统的普法实践探索不止于此。近年来,南平市妇联运用“妇联+社会组织”运行方式,组建“妇工+社工+义工”普法赋能队伍,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普法宣传、家教指导等服务,持续擦亮“家无暴、爱相伴”工作品牌;松溪县“吃茶话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源头化解矛盾;建瓯市“循理赋能、法爱童行”妇女微家品牌定期普法……
同时,南平市妇联依托全市妇女微家、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阵地,邀请律师、调解员、家教特派员等,用妇女喜欢听、听得懂、有共鸣的“家常话”,通过“接地气”“面对面”的方式,在为妇女赋能提升的同时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除了线下“送法”,南平市各级妇联组织还积极打通线上多元渠道,通过“武夷姐姐普法”专栏、“一呼百万”好姐妹微信群等新媒体矩阵,以开设线上普法讲座、组织网络答题等方式,让普法宣传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随身听”,实现法律知识触手可及、指点可学。
让法治观念“浸润人心”,久久为功。张田怡表示,南平市妇联将继续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创新驱动,持续探索普法新路径新方法,打好普法“组合拳”,让普法工作见行见效,为全市妇女儿童撑起“法治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