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管理让共享电单车行得稳骑得远

  扫码即骑、电动助力、节能环保……五颜六色的共享电单车在国内一些城市“遍地开花”。“新华视点”记者日前走访北京、安徽、广西等地发现,共享电单车有效拓展了公共交通服务半径,满足了部分市民中短距离出行需求,有望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但与此同时,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违规投放、乱停乱放等乱象。(7月25日新华网)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投放运营共享电单车城市300多个,投放数量超1500万辆。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电单车具有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使用成本低等优势。同时,目前投放的共享电单车执行的是新国标GB17761-2018,更具安全性,可以更好满足公众出行的需求。

  共享电单车迅速普及,在方便公众出行的同时,也给城市治理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大量共享电单车未取得合法手续就投放市场,乱停乱放影响市容,车况差、卫星定位不准,找车难还车难,头盔缺失带来安全隐患,乱收费、不退款、强制收费成为投诉重点。

  从市场分析看,虽然全国共享电单车的投放量比共享单车少,但在一些路况复杂、多山路的城市,已成为仅次于公交的公共出行方式,这说明共享电单车是受出行者青睐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国多地已引入共享电单车,解决公众短途出行问题,一些地方对共享电单车的态度从当初“暂不支持”转变为“鼓励引导”,一方面反映出市场对共享电单车的需求较为旺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能更有保障,使得一些城市对共享电单车的限制出现松动。可以说,加大共享电单车投放范围和投放量是大势所趋。

  但快速增长的共享电单车也给城市规划和管理者提出了新挑战,如何加强共享电单车的科学治理,考验城市治理者的治理水平。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共享电单车运营投放规范,健全市场准入机制,对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进行资质审查,对运营管理、区域投放量、车辆性能、安全标准等进行明确。对骑行者也要有相应的规范,如禁止未满16周岁人员使用、必须佩戴头盔等,从而减少安全事故。要积极探索共享电单车共管共治机制,加强交通运输、城管执法、公安、自然资源规划、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动,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共治的合力,让共享电单车有人管、管得好。

  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要落实车辆管理责任,切实加大管理力度,如完善停车设施,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处理车辆性能、停放秩序等方面的社会投诉举报,配备必要的管理维护人员,规范车辆调度、停放、回收等管理,及时清理占用道路、绿地等公共场所的车辆,随车提供安全头盔。

  尽管目前共享电单车存在各种乱象,但各地也不会因此而将共享电单车拒之门外。城市治理者应结合各地的实际,因地制宜,探索本地共享电单车管理的新路子,以更务实的担当、更开放的胸怀、更精细化的管理,把好事办好,让共享电单车行得稳、骑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