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成年人走出卡牌盲盒的套路
近期,媒体报道市场上出现一种叫卡牌盲盒的产品,在未成年人中无序销售,这类盲盒动辄几十元至数千元,甚至可以炒作到21万元的天价,玩法也衍生出“赌性”十足的拆卡直播间,令不少家长感到担忧。
卡牌盲盒无序销售、未成年人集卡成瘾的乱象,并非第一次被关注到,相关法律法规也作出了明确规定。2023年6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作出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但在卡牌盲盒实际售卖过程中,只是在卡牌处和卡牌的包装上标明了“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不得购买”或“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应该取得监护人的同意”的字样,销售人员不会询问未成年人的实际年龄,而在线上直播间下单时甚至默认勾选“已成年”的选项。如此一来,为未成年人标明的购买须知其实形同虚设,更像是商家的一种“自我保护”。
此外,几乎所有的拆卡、盲盒都有二级市场,如果商家在销售卡片时承诺“稀有”卡牌在二级市场可以实现高价交易、高价变现,或提供反向“变现”的途径,可能存在博彩、赌博的风险。
卡牌盲盒无序销售不仅可能影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存在相应的法律风险,需要依靠法律予以规制。《指引》对“卡牌盲盒”交易制定规制路径,让交易做到“令行禁止”,但纵观《指引》全文,并未规定“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有何罚则。没有“牙齿”的规范,往往起不到约束的作用。因此,要真正推动《指引》“落地”,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特别是具有针对性的强制性规范。
当然,让卡牌盲盒回归正常的属性,除了完善法律法规,交易各方也需尽到自身责任。作为平台方,应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对商家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设立相关处罚制度、保证金制度。经营者当自觉履行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守住诚信底线,不碰“不义之财”。小小卡片流行的背后是小朋友的社交需求,对此,家长更应理性看待,合理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